第(1/3)頁 “怎么感覺你跟個明星似的,要不是我在這里礙事,估計那些男生都沖上來跟你合影了。” “胡說八道,跟我合影的大部分是女生。” “但還是有男生,對吧?” 沈亦澤敏銳地抓住漏洞。 楊九安噎了下,只好說:“很少啦,都是些攝影愛好者,跟你一樣。” 不,我們不一樣,他們是攝影愛好者,我是你的愛好者。 他心里嘀咕一句,換個話題問:“這里面有你的作品嗎?” 安安以前參加過這個比賽,他是知道的,后來他仔細了解了賽事規則,發現參賽不要錢,發一組照片就行,于是本著重在參與的理念,幾個月前給主辦方投了稿,報名了今年公開組人像類別的角逐。 當然,以他的水準,哪怕是公開組,也純屬打醬油。 安安的話,入圍是理所當然,拿獎他也毫不意外。 楊九安卻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說:“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我們逛逛吧。” 自己的作品展沒展出怎么可能不知道? 這意思明顯就是有,安安不說,大概是想讓我從這百余幅攝影作品中找吧。 這丫頭倒挺會玩。 領悟意圖的沈亦澤不動聲色地陪她看展。 一共四個展廳,分別對應學生組、青少年組、公開組和專業組四個組別。 兩人從學生組的展廳逛起。 去年學生組的攝影主題為“聚焦美好未來”和“我們的時間”,展出作品為入圍作品和獲獎作品。 想到去年安安還在上學,參加的很可能就是學生組,他便著重留意各組照片下面是否有她的名字。 兩人從一組組照片前走過,大多數時候安安只稍微看兩眼,不予置評,中途駐足過一次,沈亦澤抬眼看去,只見照片中的年輕人身穿大紅戲服,身處一片殘磚破瓦的廢墟之中,背后是平地而起的高樓。 毫無疑問是國人的作品,他趕緊看名字:《后繼者》,攝影師:YananLi。 姓李,肯定就不是安安了。 楊九安笑道:“這是我朋友拍的,你覺得怎么樣?” 突如其來的考校,沈亦澤調動起他為數不多的攝影知識,摸著下巴細看,邊看邊揣摩創作者的用意。 沉吟片刻后,他慢條斯理地解讀:“戲曲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但如今,它已被現代的浮華所遮蔽,愿意去理解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人越來越少。” “照片里身穿戲服的年輕人便是戲曲文化的后繼者,他置身于廢墟之中,背后是平地而起的高樓,應該是隱喻在當今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年代,傳統文化就如這一片殘磚破瓦,難以為繼。” “我認為,這組照片旨在反映戲曲這一古老藝術在今天所處的困境,進而希望引發公眾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思考。” 楊九安既驚訝又欣喜,驚訝于他出眾的鑒賞能力,欣喜于他對攝影藝術的了解。 “說得很好,你讓我來解讀,也不會比你說得更好。不愧是編劇,這閱讀理解我給滿分!” 她不吝贊美之詞。 沈亦澤得意一笑:“不是我吹,我雖然拍得不怎么樣,審美絕對是一流的,你自己照照鏡子,就知道我審美有多好了。” “你別——這么多人呢!” 楊九安只覺得耳根發熱,連忙推搡他一下。 稍稍平復心情,她說:“既然你對自己的審美這么自信,那我再問一個難點兒的問題:你覺得這組照片有沒有什么不足之處?” 沈亦澤略一思索,不答反問:“我要答對了,你能不能給我一點獎勵?” “你想要什么獎勵?” 她突然有點緊張。 他正色說:“我想要你的一個笑容。” “啊?” “存一個笑容在你那里,等我消沉疲憊不開心的時候,你就給我提現,好不好?” “就……這么簡單?” 她以為會是一起做飯或一起逛超市之類的,完全沒想到竟只是她的一個笑容。 “對你來說簡單的事,對我而言卻非常重要。可以嗎?你的笑容。” 他說得鄭重其事。 她看著他,莫名其妙的,心開始突突直跳。 “可以。” 她迷迷糊糊地答應下來。 沈亦澤不給她反悔的機會,立即說:“那我現在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這組照片的立意和技巧都是極好的,只是跟前面的作品相比,稍稍顯得刻意了些,給我的感覺有點用力過猛。我說的對嗎?” “嗯……好吧,我現在欠你一個笑容了。” “你等會兒多問我幾個問題,我爭取多攢幾個。” 楊九安不置可否,只抬頭瞄他一眼,然后又低下頭去,偷偷笑了笑。 直到第一個展廳逛完,也沒看見安安的作品。 第二個展廳是青少年組,這個組別的年齡限制為13到19歲,安安去年23,自然不可能報這個組。 這個展廳安安看得更快,幾乎都是一掃而過。 兩人走馬觀花般來到第三個展廳,公開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