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將紅豆和稻花香米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先大火燒開,再轉小火,蓋上砂鍋蓋子,熬上之后回屋睡個回籠覺,一個小時后起來,一鍋跟安安一樣香甜軟糯的紅豆粥便熬制成功。 用保溫飯盒單獨裝一碗,走前讓安安帶去公司。 天氣轉涼了,紅豆粥能很好緩解女生手冷腳冷的癥狀,既飽腹又溫暖,還不會有太高的熱量,別說女生,連沈亦澤這個大老爺們也很愛喝。 他的想法很務實,可當他把裝滿紅豆粥的飯盒遞到楊九安手中,她首先想到的卻是紅豆的隱喻,再聯想到他昨晚深情的哼唱,情不自禁就揚起嘴角。 沈亦澤向來是個敏銳的人,他立刻捕捉到安安深藏眼底的柔情,心中一動,輕聲叫住她: “安安——” “嗯?” 她回眸,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沒事,就想再多看你一秒。”沈亦澤說,“去上班吧。” 楊九安哦一聲:“那我走了。” 徐沛等候多時,就見安安三步一回頭,磨蹭半天愣是不出門,忍不住吐槽:“走啦,又不是生離死別,不至于每天在我面前秀一遍。” 楊九安窘得不行,趕緊換鞋出門。 8點左右,沈亦澤和蔡佑寧一起前往江南臺。 蔡佑寧一邊引路一邊介紹臺里的情況。 他怎么也想不到,相比入職僅兩個月的他,沈亦澤對江南臺的了解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到廣播系所在的樓層,和電視系相比,這層樓給他的感覺就兩個字:冷清。 電臺行業的不景氣由此可窺一二。 沈亦澤很有點感慨。 他認識王力宏,認識陳奕迅,是通過點歌節目;認識周杰倫,認識林俊杰,則是通過電臺。 現如今,前者早被時代遺棄,后者也已半只腳踏入墳墓。 在一零年以前,收音機堪稱家家必備的小電器,然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傳統電臺的地位每況愈下,假以時日,等AI智能主播技術發展成熟之時,便是這個職業徹底死去之日。 事實上,在另一個世界,傳統電臺,除了綜合廣播、新聞廣播等國家宣傳陣地,其他頻道幾乎已名存實亡,而給予這個行業最后一擊的還不是AI智能主播,而是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電臺APP。 說起來,這個世界似乎還沒有誕生這種東西。 唔……一不小心又給我發現一個商機。 “莊逸老師!”李響格外熱情地迎上來,伸出雙手,“你好,我是佑寧的同事,也是《江南之音》的主播,李響。” 沈亦澤伸手跟他握了握,微笑著回了句“你好”。 不僅李響,文化休閑頻道各節目的導播、編輯和主播都圍了上來。 莊逸這個名字在公眾中可能未必有多大名氣,但在娛樂主播的群體里,無疑是和余笙同等咖位的存在,在場的人,沒有誰沒放過莊逸的歌。 沈亦澤很是得體地一一應對,心里盤算著,等過段時間把電臺APP搞起來,這些資深的電臺從業人員,就是他首先要拉攏的對象。 突然覺得有點對不住夏臺長,他老人家對他照顧有加,他卻想方設法地挖人家的墻腳,不過,想到夏臺長明年退休,他便又釋然了。 “行了行了,時間寶貴,大伙兒都散了吧,我們該干正事了。” 李響將其他頻道的人打發走,然后拿出紙筆問:“莊老師,能給簽個名嗎?” “可以啊!” 沈亦澤接過紙筆,提筆欲寫,筆卻停在半空,心中五味雜陳,一時之間無法落筆。 李響和蔡佑寧對視一眼,問:“怎么了,莊老師?” “沒事,我只是……沒事。” 他深深呼吸,落筆,以他曾經的簽名習慣簽上他曾經的名字。 莊逸,想不到有生之年,還能給別人簽自己的本名。 李響將簽名小心翼翼地收進桌柜,切入正題道:“那我們現在把流程過一遍,那十幾個問題,莊老師看了吧?” “看了。” “您先給我和佑寧透個底,我們需要把對話提綱和串講詞寫好,不然,現掛容易翻車。” 這跟電視主持人拿手卡或看提詞器是一個道理,沈亦澤表示理解,每個問題該怎么回答他昨晚就想好了,現在便大致說一遍。 他說的時候,李響埋頭飛快地寫稿,蔡佑寧身為新人主播,這是他第一次采訪嘉賓,遠不如李響經驗豐富,因此稍顯不知所措。 等沈亦澤說完,李響也差不多寫完,把手稿遞給蔡佑寧,兩人快速分好工。 “走吧,我們進錄播室吧。” 電臺頻道里面的工作是以欄目來劃分的,每個欄目的人員可以大致分為主播、編輯和導播,但《江南之音》顯然不太受重視,又是音樂類的,需要策劃和構思的內容比較少,因此就沒有配備編輯,全由蔡、李二人自編自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