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祐樘看著張延齡呈奏上去的奏疏,越看臉色越怒。 他沒想到,李士實能在地方上弄出這么大的波瀾,整個山東近乎是被李士實給控制。 “陛下,您可要為罪臣做主啊……” 李士實仍舊在辯解。 因為他知道,張延齡最多是拿到了間接證據(jù)。 只要沒拿到賊贓,他就可以繼續(xù)否認。 朱祐樘則怒道:“光靠一個李士實,就能在山東只手遮天嗎?” “陛下,以他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必然是做不到的,他背后是有人相助,否則他的那些錢糧物資又運給誰了呢?”張延齡回答。 朱祐樘將奏疏合上,怒問:“給誰了?” 顯然,皇帝對此是完全不知情的。 甚至都沒往寧王謀反這方面去考慮。 讓張延齡直接在朝堂上去指控李士實跟寧王勾結,除非是有鐵證,否則污蔑藩王可是不小的罪過,就連朱祐樘都護不了他。 張延齡到底不是姓朱的,他隨便污蔑寧王,大明朝姓朱的皇親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他淹死。 而且張延齡做事也是講求證據(jù)閉環(huán)。 “回陛下,臣沒有查出來,只覺得他幕后之人高深莫測,且能讓李士實甘心為之賣命,把他自己貪污虧空、壟斷商貿(mào)所賺來的錢心甘情愿交出去,應是許諾他難以拒絕的條件吧。”張延齡試著去分析。 朱祐樘和文武大臣自然會去想。 到底是什么條件能讓李士實損朝廷而不利己? 徐溥道:“建昌伯,你所說的,到現(xiàn)在仍舊是無端猜測,即便是有魯商檢舉,也不能作為實證,你還有別的證據(jù)嗎?” 李士實也在哭訴道:“陛下,您可不能聽信建昌伯片面之詞,這都是臣平時整肅地方商賈,他們懷恨在心誣陷于臣,所謂的調運錢糧根本子虛烏有,真調運走……也該把這批錢糧找出來……才能作為證據(jù)啊陛下……” 李士實顯得很激動。 但他的話,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始終張延齡所提供的證據(jù),還是太過于表面化,說得天花亂墜,可錢糧呢?物資呢? 張延齡道:“李士實,我知道你肯定不甘心,覺得你把東西都運走,送給了別人,照理說應該不會留下什么證據(jù),所以你有恃無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