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封亦幾人剛?cè)氪蟮顣r,眾人目光一轉(zhuǎn),齊聚到幾人身上,叫他們好不自在。 所幸不多時,掌教道玄真人與一應(yīng)各脈首座入內(nèi),眾人不敢放肆,都將目光收了回去,目不斜視地站在原地。 道玄真人與各脈首座相繼入坐,各脈首座背后,多是各自門內(nèi)長老,也有少數(shù)弟子。不過所有參與盛會的各脈弟子,此時都站在大殿之上。 封亦偷眼去看。 但見上首居中,正坐著道玄真人,其面容飄逸超脫,一派道骨仙風(fēng)、氣度不凡。尤其是道玄真人那雙眼睛,直如星辰夜幕般深邃沉靜,叫人無論如何也看不透去。 而后六人,分列左右。左首上方坐著一位道人,滿面嚴(yán)肅,不茍言笑,隱約有些陰沉意味。封亦想了想,認(rèn)出他正是那位龍首峰的首座,兼顧掌管青云刑罰的蒼松道人! 蒼松之下,是另一個道人,而后又是一位身穿月白道袍、容貌冷峻的女子。封亦排除一下,便也明白了兩人身份,想來便是落霞峰首座天云道人與小竹峰首座水月大師了。 右首三人,為首那位年紀(jì)最長,另兩人封亦都熟知,正是他師父商正梁以及大竹峰首座田不易。那么僅剩那位,也便明晰,乃是風(fēng)回峰首座曾叔常了。 難得有此機(jī)會見到諸脈首座,封亦一一記下。 且說諸位師長入殿之后,眾弟子齊齊稽首躬身,行弟子禮。 行禮過后,道玄真人見人都到齊,也應(yīng)當(dāng)開始,便側(cè)身以目示意身旁的蒼松道人。此屆“七脈會武”大試,正是由他來主持。 蒼松道人領(lǐng)會其意,隨即立身而起,走到眾人面前,朗聲道:“諸位,我青云一脈自創(chuàng)派至今,已有兩千余年,實為道家正統(tǒng),正派領(lǐng)袖,而你們則是我青云門年青一代的佼佼者。雖有莫大成就,足以告慰先祖,但古人云:修道如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我派歷代先祖為了警戒后人,并提攜年輕弟子,傳下這一甲子一次的七脈會武之盛事,到如今已經(jīng)整整有二十屆了。” 一甲子一次,二十屆便是一千兩百多年! 就這,還只是舉行“七脈會武”的時間。封亦心中感慨,也唯有如是修真世界,方能有這般歷史悠久的傳承罷,千年時間,前世足以演化多少王朝,而在修道之人眼中,卻仿佛理所應(yīng)當(dāng)那般。 大殿中一應(yīng)弟子聽了蒼松之言,不由心神激蕩,滿臉熱切自豪。 千余年傳承不絕,那敦實底蘊(yùn),的確是青云值得驕傲之處。難怪世間雖有“三大正派”,青云門正道領(lǐng)袖的地位卻無可動搖。 隨即,蒼松又說了些振奮人心之言,接著便宣布了此次大試規(guī)則。 大試規(guī)則并不復(fù)雜,六十四名參賽者(長門多補(bǔ)一人)依次抽取號牌。而后以號牌數(shù)字以首對尾,各自而戰(zhàn),獲勝者晉級。而后勝者之中,再以號牌次序?qū)?yīng),以首戰(zhàn)尾,以此往復(fù),直至決出最后優(yōu)勝之人,總共需要進(jìn)行七輪比試。 因為大試采取的乃是淘汰制,故此運(yùn)道這種東西,有時候便十分重要了。又因為大竹峰少了一人,沒能湊齊九人,實際參賽人數(shù)只有六十三,故此首輪便有了一個輪空名額。 眾人聽得此言,都有些意外,議論紛紛,這讓端坐首座之位的田不易臉色有些難看。好在蒼松道人平日威壓足夠,目光掃過,眾皆靜寂。 而后抽簽便開始了。 封亦幾個站在一處,位置也比較靠后,輪到他們時已到了最后幾個。封亦也沒多想,伸手往那箱子里隨手摸了粒蠟丸,便行取出。一看,原來是“七號”,數(shù)字倒是挺靠前。他拿著號牌在一位長門弟子出登記好。 不多時,抽簽結(jié)束。 蒼松道人站出來,道:“有哪位抽到了一號簽的嗎?抽到一號簽的,首輪便輪空,直接晉級!” 眾人驚訝出聲,連忙問詢周圍,看到底是那個幸運(yùn)兒手氣這么好。 封亦則直接看向身旁某個一臉驚呆模樣的木訥少年。蒼松道人見沒人站出來,又說了一遍。直到這時候,張小凡方才反應(yīng)過來,有些難以置信卻有莫名高興的那般,猶豫道:“師、師伯,一號簽、好似在弟子這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