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對對對,二月二,龍?zhí)ь^,八月二,龍收尾。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生日,在我們這邊可熱鬧著呢!” “二月二是要吃春餅的,這不,我們這邊已經(jīng)一早上就開始準備起來了。” “好像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啊?我看主播……是在搟面條呢?” “主播應(yīng)該是東北的吧?我們東北這邊二月二就是要吃面條和豬頭肉的!” “哈哈,樓上說的對,主播還真是東北的!” “也不知道這二月二到底是怎么來的,雖然大家過的方法都不一樣,可是都非常重視這個節(jié)日。” “還真是,不管是哪個地方,這二月二過的都挺熱鬧的。” 李遠點了點頭。 “二月二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也叫做青龍節(jié)或者是龍頭節(jié),簡單來說,就是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田間豐收的日子。” “這個節(jié)日有很悠久的歷史,相傳這個節(jié)日最早是起源于三皇之首的伏羲氏時期。” “相傳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治理自家的田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jié)的歷史傳說。” “不過還有一些神話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所以引得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而龍王不忍心看見生靈涂炭,所以偷偷降了一場大雨。這件事情被玉帝得知,于是便將龍王罰出天宮,剝掉龍鱗,貶下界來受罪,不過百姓感念龍王降雨深恩,天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最終在二月初二這一天,將龍王釋放出來。而后,便有二月二,龍?zhí)ь^這句諺語。” 直播間。 “還有這樣的傳說呢?” “原來二月二的這個節(jié)日竟然歷史這么長……怪不得流傳的如此之廣。” “我倒是覺得……北方似乎要比我們南方更加重視這個節(jié)日。” “是不是因為北方種地的農(nóng)民比較多,可是河流少,所以對雨水更加重視的事情啊?” “被你這么一說,還真挺有道理的!” 本來網(wǎng)友一句玩笑的話,沒想到李遠倒是頗為認真的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其實,這名網(wǎng)友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