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追究立夏的來歷,更是可直接追溯到戰國末年,也就是公元前239年,那時候就已經明確的有立夏的這個節氣了。 所以,也正是因為古代人對于立夏的重視,才有了如今各個地域對于立夏的豐富文化習俗。 李遠:“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這是一句諺語,說的就是在立夏節氣的時候,最先聽到的就是蜊蜊的聲音,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接著大地上就能看到蚯蚓掘土,之后便是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這,也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按照氣候學的標準,其實直到日平均氣溫穩定達到22℃以上,才是夏季的開始,只是立夏前后,也只有在南方的有些地域才能達到這么高的溫度。” “就像是東北現在的天氣,最高也不過才18℃左右而已,而且時不時的還會忽然來一場降溫。” “不過到了立夏之后,所有的農作物都進入到了生長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的說法。” “而我們東北,也從立夏開始正式的進入到了可以開始農忙的時期。” “不過東北的農忙也是分地域的,不同的地域前后時差足足有半個月之多。若不是前兩天的大雪,我們這里也也應該開始農忙了才對。” 直播間。 “可不,我們這邊早就已經播種了。” “南方最近連綿大雨,倒是看東北,最近的天氣還真是不錯。” “別提了,這幾天的南方實在是潮濕的嚇人,我都懶得出門。” “哎,這樣的天氣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呢。” “天天下雨,身體也不舒服的很,總覺得煩悶。” “對對對,我也是,就覺得不愛動,乏的很……” “我還以為只有我自己這樣呢,原來你們都是啊?” 李遠:“春夏交替的季節,確實是很容易生病的,尤其是心臟問題,要特別的引起重視。” “心為陽臟,主陽氣。而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所以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 “不僅如此,人體的血液代謝、汗液調節等等,都是和心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