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以這么解釋。” “舌骨從鳥嘴下面開始一直延續到鼻孔,分布于頭骨的下面和四周,越過頭骨頂部最終在前額處匯合。”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叫做舌骨的成熟骨骼,這種結構現在唯一發現與其差不多的,便是我們人類的喉結部位。” 曾經有研究人員特地設置了特定環境去觀察啄木鳥的情況,它們用傳感器測試啄食的力度,而且還選用了兩臺慢鏡頭的攝像機,就為了捕捉這些啄食的鏡頭。 而最后經過計算機斷層掃描和掃描電子顯微鏡收集啄木鳥頭骨的分析數據,詳細標注了這些部分是如何組合的以及骨頭密度的變化位置,比借助收集到的數據,使用電腦模擬出了啄木鳥啄食過程中對頭骨產生的作用力。 而最后的結果先是,足足有三個因素可以減少敲擊木頭對啄木鳥的傷害。 第一個,便是啄木鳥環繞整個頭骨的舌骨結構。 這個結構就如同是生活中的安全帶一般,在最初的沖擊中扮演著安全帶的作用。 而其次的原因,便是因為啄木鳥的嘴上下部位不均等。所以當撞擊力從鳥嘴尖傳遞到骨頭的時候,這種結構削弱沖擊力并使它遠離了大腦。 而最后,便是因為啄木鳥那頭骨不同部位的如同海綿一般的構造。讓層狀骨骼幫助分散了極大的沖擊力,因此也能保護大腦。 之所以能夠保護啄木鳥大腦沒有受倒傷害,便是因為這三個因素的綜合作用,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個的單獨作用。 因為這些精細的調查數據,戴氏也對研究人體生命保護裝置的設計起到了一定用處,色甚至在工業設計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直播間。 “看來……這啄木鳥確實是挺厲害啊!” “這樣的啄木鳥一天能吃多少蟲子?” “自從看見這只啄木鳥就在敲,到現在敲了多少下了?” “它都不休息的嗎?” “主播之前說它們是留鳥,那冬天的時候它們吃什么?” “冬天也是有蟲子的!不過它們一般都在樹木的最里面,都在進行冬眠而已……” 李遠:“嗯,沒錯,啄木鳥是最常見的留鳥之一了。而啄木鳥中最常見的品種其實是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