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土?這么大的徽派院落,你竟然說土?” “說這話的人,可能眼睛不太好。” “就是,這明明是愜意,是享受生活好嗎?” 眾人看著此時李遠在廚房燒火、忙碌做飯的身影,不由得再次投來滿是羨慕的神色…… 對于端午的早飯,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 三枚粽子,一碗底的白糖。 還有幾個李遠自己制作的小咸菜,就是今天李遠的早餐了。 雖然東北的粽子不吃閑的,可是配的小菜還是需要弄點咸菜的,畢竟糯米這種東西如果空腹吃,是很容易燒心的。 雖然粽子是昨天做好的,不過吃起來的味道卻絲毫沒有任何的變化。 入口之后,滿是清香濃郁的氣息。 再配上點白糖,味道不要再好…… 李遠簡單的吃過早飯之后,隨后便開始著手打算將這些艾蒿先處理一下,不過……艾蒿的數量太多,李遠倒是沒有指望今天就處理完。 艾絨的做法比較復雜,要將采摘之后的艾葉曬干后,置于石臼或其他器械中,充分搗杵,令細軟如棉,篩去灰塵及雜質梗,才能形成艾絨。 艾絨有兩種,分別是粗細的艾絨。 而且每 500克艾葉,才能得到350克左右的艾絨,適用于一般的灸。而再經精加工之后的艾葉,才能得到150克左右的細艾絨。 這種艾葉就已經是土黃色了,可以用來直接灸法。 而且這種采集的艾草晾曬的過程只能通過自然曬干,不能用烘干機,一旦要是使用烘干機,就很有可能讓艾草的藥效大打折扣。 曬干之后的艾草也不能直接制作艾絨,還要進行分揀,挑出里面的雜質枝干,還有一些粗的艾草梗、桿、小砂子和摻雜的碎石子。 整個過程復雜的,而且基本上都是需要純人力盡心,若是沒有耐心,根本干不了…… 李遠需要一一將艾蒿中的雜質撇除,順便將處理好的艾蒿留出一些備用。 剩下的,李遠一一將采集的艾草去除枝干,只留下新鮮的艾葉,隨后將艾葉置于庭院中一處陽光極好的地方晾曬。 新鮮的艾葉,儲存的時間較短,而曬干后的艾草卻可以長期儲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