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對對!螞蟥!簡直是抓魚人的噩夢!我想在想起那玩意還起雞皮疙瘩呢!” “都說螞蟥多……可是我小時候也經(jīng)常下水,怎么從來沒有看見過那玩意?” 李遠笑道:“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螞蟥的。” “螞蟥和其他的動物一樣,也是有不同的生態(tài)分布,而且很受環(huán)境中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影響。” “它們的生態(tài)分布,和各類宿主的多或少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像是山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山蛭的分布范圍不確定,而且經(jīng)常通過放牧畜群的活動而從一處擴展到另一處,這主要取決于他們的食物。” “而再說這水蛭,也就是螞蟥。在蛭類的運動、取食和生殖過程中,水蛭的吸盤是起著重要作用的,而堅實的質(zhì)地是蛭類吸盤賴以固著的物體,也是多數(shù)螞蟥產(chǎn)卵的場所。” “不過底質(zhì)不同,水蛭的密度也不同。一般說來,水蛭在巖石底上最多,其次才是石子底、有植物的泥底和砂礫底、有碎巖的泥底、有貝殼的泥底,而在深水的淤泥中,水蛭的數(shù)量是最少的。” “所以來抓水蛭的人,一般看見小河最先做的都是掀開水底的石頭,看這些石頭下面有沒有水蛭出現(xiàn)。” “因為這些位置是水蛭最喜歡的地方。” “影響水蛭生活環(huán)境的,還有水的深度和海拔。” “水蛭喜歡高度聚集在沿岸帶的水生植物上,這些植物為水蛭的運動與產(chǎn)卵提供了固著的物體,也為他們提供了預(yù)防天敵的場所,而在不同深度的水體里,水蛭的種類和密度均不同。” “一般來說,沿岸密度最大,亞岸帶次之,湖底最少。大多數(shù)水蛭都喜好靜水,所以像我們剛剛在的這個急水灘的位置,就是基本上不會看見水蛭出現(xiàn)的。” “而且,一條河水的硬度和酸堿度,也是影響水蛭多少的重要原因。” “不過單單這兩種水元素,倒是不能直接影響水蛭的分布和數(shù)量的多少,可是它們卻會直接影響到水中植物的生長,次而大大影響水蛭食物的多少。” “所以……即便如此,還是會間接限制了水蛭的分布情況。就像是我們今天來的這條小河里,從小到大其實就很少聽說有水蛭出現(xiàn),被咬的事情……基本更是沒有聽說過。” 影響螞蟥生存的因素很多,而且因為水的含鹽量與含氧量不同,也會出現(xiàn)了淡水和海水兩種水蛭種群。 像是淡水生的水蛭品種,便有舌蛭科、醫(yī)蛭科、石蛭科和魚蛭科,也是在河水之中最經(jīng)常看見的種類。 而海水生活的僅一個科,即魚蛭科的一部分。 直播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