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在燈籠果成熟之后,它的顏色就會變成現在樹上掛的這種紅色,而成熟之后的燈籠果倒是并沒有完全去除掉原本的酸味,果味呈現酸甜的狀態。 而這種燈籠果一般經常用來加工果醬或制作成果酒食用,當然也可以直接鮮食。 燈籠果在東北,可以說是最先成熟的果子之一,是一種十分優良的夏季開胃水果,別說是在這樣野外生存的條件下,就算是平常能夠吃到這燈籠果,也實屬不容易。 不過讓李遠沒有想到的是……堅果竟然直接找到了一樹的燈籠果。 雖然這燈籠果一次食用不能太多,可是卻也算是給李遠和胡凱兩個人提供了一些穩定的碳水資源。 李遠摸了摸煤球的腦袋,夸贊說道:“堅果這次做的不錯,這燈籠果剛剛好可以食用。” 堅果顯然也是十分的受用,被李遠一夸贊,那毛茸茸的尾巴便再次的輕輕搖了起來,顯然很是開心的樣子。 只不過…… 看著眼前只有拇指蓋大小的燈籠果,怎么運回去這個問題上卻犯了難。 李遠還打算一會回去的路上順便找點其他有用的東西,要是就這樣用雙手捧回去,顯然不太現實。 而衣服倒是有口袋,可裝在口袋里,卻又很容易弄碎。 想來想去,李遠隨后還是決定先用柳條編快速的編一個能夠裝水果的籃子,雖然會暫時的耽誤一些功夫,不過以后再裝東西卻會方便許多。 李遠從附近的柳樹上薅了一些手指粗細的柳條,隨后利用山林中的大樹,將柳條在樹上纏繞了幾圈。 用這樣的簡單的方式處理了一下柳條的韌性,隨后開始編織起簡易的竹籃來。 而一旁的堅果也沒有閑著,趁著李遠做筐的功夫,堅果然一開始幫忙將那樹上成熟的燈籠果一顆顆的摘下來,放在了李遠身旁的空地上。 李遠對于編筐的手藝并不陌生,差不多二十分鐘的時間,就已經編好了一個十分精美的柳筐。 而那柳筐上面甚至還有一個柳筐蓋,柳筐中更是被李遠分成了六個稍小的隔層,足以容納不同種類的果子。 那竹筐的做工十分精細,若不是親眼看見,估計根本不會有人相信這筐竟然是隨手在野外,用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做好的。 直播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