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在竟然還有戲班子呢?!” “二人轉?東北二人轉嗎?!” “真的假的,我想去看!” “十五塊錢一個人……這票價簡直不要太便宜。” “二人轉還上村子里呢?那肯定很熱鬧吧?” “弱弱的問上一句,到底……啥是二人轉?” 李遠也是有些詫異。 二人轉,可謂是東北的一個標簽。 自己恐怕都有個十年八年沒有在村子里聽過二人轉了。想當年自己的小的時候,村子上可是經常來戲班子唱二人轉的,那時候的票價也不過才十多塊錢而已。 這么多年過去了,沒想到自己竟然還有機會聽見二人轉這種文化,還真是讓李遠生出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提起二人轉,可能就會下意識的讓人想到東北。 而對于東北人來說,更是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二人轉這個文化。 二人轉其實發展的時間并不長,確切的來說,即便是到現在為止,二人轉在東北也只不過是三百來年的歷史而已。 而且最早的二人轉也并非是叫這個名字,在幾十年前,才被改成了二人轉。 最早,二人轉其實有許多的稱呼,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風柳、春歌、半班戲、雙條邊曲等。 它也是一種戲曲的形式,而且還有很多的表現方式,民歌、笑話、雜耍等等。 所謂‘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這句流傳的俗語,就能看出東北人對這二人轉有多么的熱愛。 不過二人轉因為起源于民間文化,所以表演的方式也有很濃厚的鄉村特點,通俗易懂,也是東北二人轉一個極大的特點。 就算是沒有文化的人,東北二人轉也能聽得津津有位。 只是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讓大家都覺得東北二人轉俗氣,上不了檔次。可實際上對于東北的二人轉文化來說,卻并非如此。 雖然都是一個名字,可即便是二人轉,也有東、西、南、北是個流派。這四個流派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不同。 東路重舞彩棒,西路重板頭、南路歌舞并重,也就是俗稱的大秧歌,而北路則是受民歌影響,唱腔優美。 各個流派有不同,而有互相融合,而現在的二人轉形式也越加的豐富精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