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撫摸著這些雕刻出來的東西,很快意識到,之前我的第一感覺是錯的。 這東西不是鋼的,而是一把鎏金鏡,不知道是什么材質的鏡面上貼過了極其光滑的金箔,才能這么長時間保持那么高的反光度。 正好是我熟悉的東西。鎏金器是我的老本行。 鏡面的做工讓人嘆為觀止,如果你站在水面之上,鏡面的光滑幾乎和水面融為一體。 在水中走動,顫動水波,水下的鏡面也會生出漣漪,這些漣漪隨著手電反射到四周的巖洞四壁,好像整個巖洞都在波動,景象非常的綺麗夢幻。 我潛入水底,用防水的“狼眼”看鏡子的背面,鏡子的背面有十幾個巨大的鏡鈕,形成了一幅巨大的星圖,在星圖的中間,是很多的古篆字,密密麻麻不知道寫的是什么。 外沿是很多類似于八卦的圖案,把所有的圖案都圍在里面。 我前后潛了好幾次,試圖想看懂古篆字寫的內容,但很快發現不行,這些古篆字用的筆法特別奇怪。 我辨識起來非常困難,只能認出天地、福壽、泉溪這些字來。但是很難聯系著讀出一段。 我浮起來爬到梁上,已經確定,鏡子本身絕對不會有什么機關,鏡子只有一個巴掌厚,沒有太多空間可以架設機括。 如果里面有什么蹊蹺,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這鏡子里有一臺巨大的液晶顯示器,連通著張家古樓處的監視器。 但是看這鏡子的古老程度,應該還在明清以前,不僅液晶顯示器不可能,連玻璃鏡片都還沒有出現。 這東西很大程度上是一件老物,就和在四姑娘山懸崖洞中發現的那些青銅機括一樣。都是從上一個張家樓中帶出來的。 硬裝修搬不過來,軟裝修不能老換,畢竟很多技術不能復制了,這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不是鏡子本身的問題,那這是怎么回事呢?難道張家古樓真的是在這面鏡子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