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倒是個好主意,薛氏便同意了。 她一點也不擔心她們記不住,自己的閨女這么聰明,怎么會記不住呢? 進了書店一問,紀青青才知道這個時代的書有多貴。 這么簡單的一本兒童啟蒙的《三字經》,并且還是半新半舊的,都賣到了五兩銀子。 越往上,書的等級越高極,價錢也更貴。 許多書生都買不起,都是買了紙筆花錢在這兒抄一份而已。 即便是租書抄寫,一本《論語》也得花五六錢銀子。 并且,還有時效。 過了這個時效還沒抄完,就得加錢。 可想而知,一個家庭想要供養一個孩子念書,從啟蒙到出人頭地,得多少花費。 至于最后能不能出人頭地,這還兩說呢。 也就怪不得讀書人少——尤其是鄉下莊稼人家里,就更少了。 紀家村有兩戶有讀書人,一戶是老紀家、一戶是沐嬸子家,這在四鄰八村來說絕對是一件稀罕事兒。 紀家村的名聲也因此在四鄰八村一帶極好。 紀青青咬咬牙,《三字經》到底還是買回去了。 拜托伙計念兩遍,不過是個托詞罷了,其實這上頭的字她都認得,回頭教給姐姐便是。 有了這本書做底子,下次再需要《百家姓》、《千字文》這種識字書,她也用不著買了,租了抄就是。 紀青雪也很心疼這錢,不過想想認了字之后記菜譜很方便,也沒反對買。 只是買回來后,每次打開這書本,紀青雪都會用一種恨不得把它給吞下去的目光看它,認字起來格外認真,大有“這么多銀子買回來的,不全認下來可就太虧了”的架勢。 薛氏見她姐妹倆如此認真,也十分高興,覺得這錢花得也值得了。 孫婆見紀青青不過聽人家伙計念兩遍后便記得牢牢的,口齒清楚的念出來,羨慕得不得了,向薛氏笑嘆道:“小薛你兩個閨女真是太聰明了,唉,可惜了,若是男的該多好啊,肯定能考中、做大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