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虞老先生雖然是儒林泰斗,但卻是個很隨和的人,原本對于官府這條禁令并不贊同的。 但前來打擾清凈的人實在太多,惹得他煩不勝煩,想想還是有這條禁令的好,命官府驅逐了幾次,這二年來,便再也無人敢去打擾他了。 而他深居簡出,一出門訪友又是一二十天才回,虞家本來在當地就是外來戶,并無宗族在此,他的到來除了能讓人出去走親訪友的時候吹噓兩句,并沒有別的作用,漸漸的,眾人也就差不多忘記了這號人。 紀青青也是偶然聽人提起的。 這位虞老先生,不但是儒林泰斗,還是個嗜好美食的老饕。 當時聽到這個信息的時候,紀青青心中便是一動。 經過了秦捕頭遠房表弟事件之后,這個偶然而起的念頭也變得堅定了起來。 他們紀家只是個鄉下小門小戶的人家,即便她紀青青擁有著絕妙精湛的手藝,想要單純的靠此打拼出一番事業,也很難。 說白了,保不齊什么時候就蹦跶出來個覬覦的人。 比如這位秦捕頭的表弟。 說起來這位秦捕頭的遠房表弟還算是個比較講道理的人了,不管那一百兩銀子從哪兒來,總歸他肯付錢。 并且這個價錢是紀青青頗為滿意的。 之后來學的時候,雖然有那么一點兒啰嗦,大體上還是好的。 最后的那合約也肯簽了。 若哪天碰到個粗暴狠毒的,真是哭都沒地兒哭去。 偏偏最不好的一點,自己又是個女子...... 其實紀青青心里頭很清楚,幸虧有四哥在,如果沒有四哥在、沒有四哥與玉水幫的交情在,自己和娘兩個從鄉下來的女子想要在這縣城里站穩腳跟,必定會比如今更艱難十倍。 那位虞老先生既然嗜好美食,自己為什么不投其所好? 她不求別的,只求虞老先生看在她手藝的份上,在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護她一護。 比如很快就要開張的包子店,紀青青想要虞老先生幫忙題寫匾額招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