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紀明和便向紀老太太解釋,三房也沒那么多錢供那么多人念書,畢竟這是長久的事兒。四弟兩口子不如二哥二嫂能干,所以才幫一把。若是大宅這邊念書的全讓三房承擔,說出去哪有這個道理? 無論紀老太太怎么說,紀明和就是死活不松口,氣的紀老太太牙根癢癢。 紀老爺子剛好回來了,聽了這事兒有些皺眉,喝住了紀老太太,才算作罷。 紀明和走了之后紀老爺子數(shù)落紀老太太,若是把三房惹急了,連同曉的那一份也不肯出了怎么辦? 米氏嘴快,道:“那還不簡單?同曉不上學(xué)了就是!” “胡扯!”紀老爺子氣呼呼瞪了米氏一眼:“這話別讓我再聽見第二遍!” 紀同曉上不上學(xué)堂米氏當然不在乎,但紀老爺子怎么可能不看重? 畢竟多一個人念書,就多一份出頭的希望,有什么不好? 就算只中個秀才,那也是一份榮耀! 米氏因此惱恨上了三房,再也沒往三房去過,路上偶爾碰見薛氏,也裝作沒看見招呼也不打一個。 薛氏翻翻白眼,不打招呼更好! 紀青青抽空與薛氏去了一趟茶場,茶葉長得不錯,綠意盈盈,一眼望去,延綿起伏,十分壯觀。 此時已經(jīng)沒有了開荒種茶勞作的人群,只有日常管理巡邏的。 雖然一般而言夏茶比不得春茶、秋茶好,因為夏日茶葉生長的太快,茶香不足,比起春茶秋茶來味也更偏苦澀一點,但紀青青采摘了不少茶葉回去炒制了泡上,卻是十分驚喜。 這野山茶果然算得是本地特產(chǎn),即便是夏茶,那一股醇香清淡、余味回甘的味道仍然十分出色。 若是有了個好名頭推出去,不愁不名至實歸。 今日紀青青便是特意來多采一些,準備明日帶去給虞老先生嘗一嘗。 若是虞老先生說好,那么這夏茶也就可以上市了。 如果不行的話,這茶葉也得采下來,這樣茶樹才會長得更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