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覆滅-《寒門禍害》
第(3/3)頁
在這一場閱卷中,同考官無疑是最悲催的人。
同考官擁有了解決試卷去留的權力,掌握著考生的生與死,但卻要承擔著一定的風險。那就是朝廷為了防止同考官在審卷過程中敷衍了事,所以又制定了“磨勘”制度。
‘磨勘’,其實就是對鄉試或者會試的試卷進行復查,一般會交由禮部下面的翰林院來完成。
翰林院這些都是一、二甲進士出身,才學擺在那里,平時亦很是清閑。現在有一個撈政績的機會,自然會很用心辦差,主要工作是核查同考官對卷中的錯別字、語句不通等問題是否注明了。
一經查出重大問題,那同考官輕則降級和罰俸,重則貶黜為民。
正是如此,同考官不敢一目十行地審卷,都是一字一句都仔細閱讀每一份試卷。對于推薦上去的試卷,亦要寫上推薦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審卷的規矩,始于洪武十七年。
那時國家剛剛經過戰亂,人口稅減,讀書人更是稀罕之物,一個鄉試只有區區數百人參加。故而,四位同考官完全能應付得過來。
只是到了如今的嘉靖朝,不論貧富都供養著讀書人,一心想通過科舉為官。像北直隸參加鄉試的人數,就達到了五六千之巨。
現在同考官仍然還是最初的四人設置,但是試卷的數量卻以倍數增加,又由于朝廷規定審卷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旬日,所以同考官的工作量相當巨大。
亦是如此,同考官們為了提高審卷的速度,同時不被上面挑出毛病而擔責,所以漸漸形成了一種默契。閱卷只重第一場的四書文,后面的策論基本上是不看,故而鄉試是以八股為尊,策論變得無足輕重。
但即便如此,同考官亦是累得半死,才堪堪趕在放榜前將卷子審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金华市|
泾源县|
金塔县|
深泽县|
荣成市|
绥芬河市|
肥城市|
呼和浩特市|
宣恩县|
莱芜市|
六盘水市|
东阿县|
通化市|
鄂托克前旗|
巫山县|
普陀区|
新郑市|
深圳市|
蒲江县|
宜良县|
珠海市|
平潭县|
宝清县|
延庆县|
邵武市|
揭西县|
皋兰县|
红桥区|
得荣县|
南乐县|
凤山市|
孟津县|
天峻县|
缙云县|
镇原县|
梨树县|
紫金县|
定西市|
佛学|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