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一個星期的時間轉瞬即逝,除了必須要離開實驗室去學校參加期末考試以外,趙玄的時間基本都在圍繞實驗室打轉。 很快,第一批實驗生產的鋰金屬電池就已經來到最后的化成階段。 組裝后的電池給予一定的電流,使得正負極的活性物質被激發,釋放電能,只有這樣,電池才能被當作電源使用。 這些工作做完之后,便開始上千次的充放電實驗,檢測電容以及其他安全隱患。 不愧為軍科院,當趙玄來到有950平米的充放電測試間之后,由衷的感慨起來。 做為第一塊在軍科院實驗室生產的鋰金屬空氣電池,不經歷幾千次的充放電測試,是沒辦法進行商業化生產的。 也就是說等充放電實驗結束以后,便可以對外公布趙玄有關鋰金屬空氣電池的研發成果。 “我的任務到此就結束了,往后的測試就是你們的工作了,忙了一個星期,我都忘了外面什么樣子了。” 換下自己身上的防靜電工作服以后,趙玄來到實驗室外,看著里面開始進行的充放電測試工作,對一旁的冷鋒悠閑的說著。 “你確定不再考慮加入軍科院了嗎,無論是待遇還是榮譽我們都可以給你的。” “確定了,這里是不錯,但你們可以不經核準給我幾個億的研發經費嗎” 看著一本正經的冷鋒,趙玄緩緩開口問道。 “幾個億?這當然要審核項目內容,還有……” 冷鋒越說越沒底氣,確實如果趙玄真的開口在什么內容都沒有的情況下要研發資金,是沒有人會批給他的,哪怕有項目內容,技術可行性、實用性等等,都需要核準。 否則軍科院和中科院那么多實驗團隊每年也不會因為研發資金分配的關系搶來搶去了,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是做不到的。 “火種,人類文明使用工具最早的象征之一,有了火,人類才逐漸從動物轉化為現代人類。 火種實驗室即使我的夢想,也是人類文明的火種,這就是我人生的目標,再說,我就在帝都,有事一個電話的事情,又不是見不到。” 趙玄對于軍科院的研究環境是非常喜歡的,但無論是軍科院還是中科院他都無法選擇。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現在所掌握的技術內容都來自于系統,除了系統給予的技術,在其他學術層面他也就比同年級的大學生強罷了,更沒想法和那些專一領域的人才相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