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武舉總監(jiān)察就是監(jiān)督官員,簡單得很。他郁悶的是武舉主考官這個差事。 這是因為今天和楊廣商議之時,自己嘴巴關(guān)不住、剎不住車,楊廣一拍大腿,說了句“我覺得你最在行,考慮得最周詳,干脆你把主考官也兼任算了。” 于是乎,楊集既是武舉總監(jiān)察,也是主考官。 雖然說大隋幾十年來,幾乎年年在搞科舉,但貴族式的科舉籌劃不周、影響不大、規(guī)模極小,俱是貴族子弟在比拼,十分的潦草!可以說,滿朝文武都沒有舉行如此大規(guī)模盛事的經(jīng)驗。 全都靠自己帶頭來搞。 當然,他也明白楊廣的意圖,楊廣并沒有指望首屆武舉就能招攬到什么大才、天才,他倉促上馬,不過是借著軍方訴求的東風,為武人啟動一個唯才是用的理念而已,他圖的不是現(xiàn)在,圖是的長遠的未來。 可再草率、粗糙、潦草,那也是面向全國武士的武舉啊! 更要命的是,全國武士都來了,時間已經(jīng)相當緊迫了! “……”蕭穎、柳如眉聽了楊集的話,深感無語。蕭穎以一種幾乎生無可戀的口吻道:“武舉迫在眉睫,郎君決定怎么做?” 楊集說道:“自然是將之前的章程推翻重建了!” 武舉比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你不如人就是不如人;不像科舉,考科舉的時候,就算你把文章寫得花團錦簇,考官因為個人喜好,有的覺得好,有得覺得不好,最是容易出分歧和糾紛了。 。。。。。。。。。 許國公宇文述的府邸位于崇仁坊,他因為有擁立之功,再加上本人善于鉆營,因此深得楊廣信賴。 達官貴人都希望搭上宇文這艘大船,繼而使自己的地位有所提升,每天上門求官、求升遷、拉關(guān)系的達官貴人絡(luò)繹不絕,使許國公府前廣場車水馬龍、連綿不絕。 幾乎所有京官都知道宇文述有兩大愛好,首先是愛財如命,早在開皇年間,宇文述便家資鉅萬,寶庫中的奇珍異寶多不勝數(shù)。 其次是喜歡收假子;收假子其實就是魏朝、周朝家兵制的延續(xù),當年關(guān)隴貴族各大門閥手中動輒有家兵數(shù)萬,這些家兵都跟隨主人之姓;像宇文述,他的先祖本姓破野頭,不過是宇文氏的家奴而已,但是隨著他的父親宇文盛和本人的強勢崛起,他們再也不承認自己是家奴出身的人,而是以宇文皇族一支自居。 到了開皇年間,楊堅廢除了不利天下穩(wěn)定的家兵制,強行讓世家門閥的家兵改回本姓,家兵制便漸漸消失在大眾眼前,但是暗地里,關(guān)隴貴族又用認假子方式將家兵制延續(xù)了下來。更讓他難以調(diào)查的是,這些假子都以本姓深入軍隊,控制了底層軍權(quán),這就是關(guān)隴貴族根基所在,想動他們十分困難。 宇文述在先帝時期就收了無數(shù)假子,傳聞他有假子三千,這些人要么是武藝高強的武士,要么就是文采斐然之士,只不過先帝楊堅對此控制極嚴,因此宇文述只敢偷偷摸摸的收。 但是隨著楊廣登基,自己地位的提升,宇文述借武舉來收假子的心,一下子又膨脹了起來,他希望把乙榜那些出類拔萃之士都收為家奴般的假子,然后通過自己的關(guān)系,將他們安排到各個職位之上,以此來壯大自己的實際勢力。 此時他正在書房中接見兵部員外郎王世充,聽他匯報乙榜的報名情況。 王世充的祖父是西域胡人,后來遷到關(guān)中新豐縣定居,他祖父支頹耨早逝,父親支收跟他改嫁到霸城王氏的母親生活,因而改為王姓。王世充長得高大魁梧、滿頭卷發(fā),很有胡人的樣貌。他在開皇年間,因戰(zhàn)功被授予儀同三司的散官,由于他善于鉆營,便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躋身于朝官行列,成了兵部員外郎。 王世充極有政治眼光,他早已察覺到楊素有功高震主之嫌,鼎盛之后便會走向衰弱,跟楊家混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于是他在眾人追捧楊家之時,早早投靠了蓄勢待發(fā)的宇文述,極盡奉承諂媚之能事,漸漸成了宇文述在朝中的心腹,若非宇文述不敢上級的收京官為假子,宇文述假子中的大太保一定非王世充莫屬。 這屆武舉,王世充和幾名同僚是乙榜的主要負責人,由于他很精明能干,所有事情都辦得妥妥帖帖的,便成了乙榜的主導者,名義上他是聽從兵部尚書蕭玚、兵部侍郎段文段的命令,但是他實際上是在為宇文述辦事。 榜文上漏洞便是他遵照宇文述的命令而為,向世家門閥賣個人情是其次,主要還是便于宇文述安插人。 王世充恭恭敬敬的向宇文述說道:“大將軍,截至今天,報名考乙榜的武士計有三萬四千余人;按照榜文公布時間、遠方考生的行程來算,該來的都已經(jīng)來了。就算后期還有人聞訊趕來,頂多也就四萬人左右。” “報名時間還剩多少天?”宇文述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