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待到白色的大纛旁邊豎起幾面赤旗,楊綸向旗號兵下令道:“讓我軍大旗引領(lǐng)大軍向東北方殺去。” 旗號兵立刻揮動城上大旗,城下的大旗立刻向東北方移動,而軍旗號令見狀,也紛紛搖動旗幟。 各支大軍依令調(diào)轉(zhuǎn)方向,馬頭指向東北方。 見到將士們準備就緒,楊綸便一拳砸在城垛之上,大吼道:“鳴鼓出戰(zhàn)!” “咚咚咚咚……”隆隆戰(zhàn)鼓在城上響起,三萬大隋鐵騎分為三隊,殺氣騰騰地向契丹軍集結(jié)點疾奔而去。 蓄勢待發(fā)的將士駿馬如龍、鋪天蓋地,瞬間便將數(shù)千名倉促迎戰(zhàn)的契丹軍擊潰。 幾萬人的大戰(zhàn)之中,氣氛轉(zhuǎn)變非常明顯,但凡某個地方出現(xiàn)騷動、恐慌,就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契丹軍持續(xù)了十多天的攻城戰(zhàn)中,早已筋疲力盡、士氣大跌,突厥軍的驟然發(fā)難更是令他們膽寒心裂。 大酋長悉萬丹·章柯等高層將領(lǐng)率先被弄死,此時已經(jīng)沒有人再來約束他們了,而隋軍的猛然殺來,直令契丹軍士兵四散奔逃,拼命的向東北方逃去。好在伏弗郁·熙榮這些老將果斷放棄大營,很快就把前軍精兵集中到大大旗之下,加上犧牲了幾支斷后之軍,終使騷亂稍稍平靜下來。 伏弗郁·熙榮派出幾名大將到后面去收攏潰兵,讓他們在后方集結(jié)軍陣,而自己則在山丘之上,指揮契丹前軍迎戰(zhàn)隋軍。 他拔出鞘中戰(zhàn)刀,厲聲大喝道:“迎戰(zhàn)!” 契丹軍最前方那幾千名士兵分成四個縱隊,舉起手中的弓箭正對著前方,他們在曠野之中結(jié)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箭陣。 “多虧伏弗郁酋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啊!”一名萬夫長喘著粗氣,贊嘆道。 伏弗郁·熙榮沒有回應他的拍馬屁,而是凝重的注視著席卷而來的隋軍士兵,臉色漸漸慘白了起來。 隋軍士兵俱是身穿鎧甲,他們毫無停頓的想法,以蔑視一切的銳氣沖殺而來,一旦他們撕開契丹弓騎兵,等來的將是一邊倒的屠殺! 伏弗郁·熙榮心下暗忖“隋軍如此軍勢,我軍能抵擋得住嗎?”如是想著,人也默默的退到了后方,不過依然處于十分靠前的位置。 他之所以還敢在不利的情況下作戰(zhàn):一是不得不戰(zhàn),一旦下了退兵的命令,那將是兵敗如山倒、再也收攏不到軍隊,之后各個部落將被隋軍、突厥兵盡情屠殺;二是他料到突厥軍不會參與隋軍之戰(zhàn),以免兩軍誤殺,所以才咬著牙頂著。 前面的契丹軍弓騎兵在將軍們的指揮下,整齊劃一地將弓箭上抬一個角度,隨著“放箭”的喝令,箭雨烏云一般的騰空而起,密密麻麻地朝沖鋒而來的隋軍士兵攢射過來。 面對這駭人箭雨,全速沖鋒的騎兵自然不能退避,一往無前的朝前殺去,箭矢撞擊在厚重的盔甲之上,發(fā)出“叮叮當當”的震響。 有的騎兵在全速奔馳之中被箭矢命中要害,忽然墜馬,淹沒在滾滾的騎兵洪流之中。而前方的騎兵很快就越過了“一射之地”,哪怕前方是中箭墜馬的袍澤,他們也無力救援、無暇避開,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殺一些敵軍,為那些因為墜馬而被踩踏成泥的袍澤報仇。 契丹軍已經(jīng)近在咫尺,他們可以清晰地看見每一人的面目和眉眼。 “殺!” “殺!殺!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