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849和仇興華道別-《宦海風云記》


    第(1/3)頁

    會議結束后,省委書記仇興華和省長李瑋青并沒有馬上返回省城南江,而是不約而同的滯留了下來,顯然,仇興華要滿足常寧單獨見他的愿望,而李瑋青作為即將上位的新省委書記,也有話交待市委書記余文良。≧

    常寧親自駕駛越野車,載著仇興華到了錦江河邊。

    “我們下去走走。”

    錦江河,是西江的支流,源于錦江市萬錦縣山區,流經錦江市三縣兩區,錦江河橫穿錦江城而過,兩岸山水風光秀麗,名勝古跡星羅棋布,令人目不暇接,在滔滔東逝的錦江河上,有一浮橋飛渡兩岸,連接南北,勢若長虹,這就是錦江河上著名的景點之一,錦水翔虹,它的出現已有1ooo多年的歷史,宋代蘇轍曾有詩云,虹腰宛轉三百尺,鯨背參差十五舟,今天,該橋雖有變遷,但古樸風貌猶存,仍不失為一絢麗的風景。

    站在錦江河的浮橋邊,極目楚天,仇興華久久不忍收回自己的目光。

    “小常,這是我第八次踏上浮橋了。”

    “我這是第二次,我要向您學習。”

    仇興華說道:“我警告你小子,哪怕錦江市最有錢,也不能用水泥鋼筋來代替浮橋,這是錦江的歷史,你要是滅了它,錦江的老百姓就會滅了你。”

    常寧陪著笑臉忙道:“您放心吧,我對歷史也非常敬畏。”

    浮橋,古時稱為舟梁,它用船舟來代替橋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橋之稱,屬于臨時性橋梁,錦江浮橋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楊吳乾貞二年,即公元九百二十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取名永安橋,位于城隍廟前,十三舫,比舟為梁,鐵攬繩牽,隨波升降,宋太平興國七年,即公元九百八十二年時,增為十四舫,后又增為十五舫及至二十四舫,一五一四年時,在橋兩邊裝上欄桿,浮橋兩岸建起石碼頭,改名為迎仙橋,清康熙八年,即一六六九年,經修繕后改名為錦江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錦江橋兩次被毀,一九五一年,錦江浮橋修復通行,橋長共一百六十一點八五米,共由十四廂四十只浮船組成,此后橋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始終是錦江河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浮橋邊,每年都會舉辦龍舟大賽,至今不衰,宋代蘇轍曾有詩云: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爭作弄潮游,長鯨破浪聊堪此,小旆迎風殊未收。

    踏橋而行,迎風漫步,仇華興顯得興致勃勃,“小常,聽說你是天上事曉一半,地上事全知道,那我今天要考考你了。”

    “嘿嘿,虎藏威猶在,大官壓小官,您老人家眼瞧著就是京機大員了,該操心的是國家大事,這臨走了還要為難我們這些后生小輩,就不怕傳將出去貽笑大方嗎?”常寧挽著仇興華的胳膊,涎著臉笑道。

    仇興華仰頭大笑,“哈哈,人走樓空,我不怕,但是你怕,因為你是錦江市的父母官嘛。”

    “得得,您就為難我吧,大不了我無地自容,跳到這錦江河里喂魚去。”常寧跟著笑道。

    仇興華收起笑容,忽地念道:

    “藹藹芳林,有集惟岳。”

    常寧聽得心里一樂,幸虧有王彬指點,臨時抱了一下佛腳,不然又要讓老頭子笑話了,他故作思考狀后,才慢慢的接道:

    “亹亹明哲,在彼鴻族。”

    “淪心渾無,游精大樸。”

    “播我徽猷,□彼振玉。”

    “彼玉之振,光于厥潛。”

    “大明貞觀,重泉匪深。”

    “我有好爵,相爾在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澳县| 文安县| 磐石市| 拉萨市| 札达县| 新乡市| 柯坪县| 吕梁市| 深圳市| 北京市| 和顺县| 莱芜市| 德保县| 德昌县| 东安县| 元朗区| 龙川县| 新源县| 大方县| 精河县| 临沭县| 建始县| 岑溪市| 东乡| 麻城市| 同德县| 永吉县| 什邡市| 石屏县| 上栗县| 巫溪县| 岐山县| 尖扎县| 英超| 东莞市| 武威市| 河北省| 开化县| 日照市| 兴国县|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