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去年六月,兀良哈三衛便上表請求內附,以大寧城為其駐地……” 小太子口中的“兀良哈三衛”,便是后世著名的朵顏三衛,由朵顏、泰寧、福余三個部分組成,只是因為三者之中朵顏勢力后來居上,便逐漸的以一稱三。 而“朵顏”在蒙古語中,便是“兀良哈”。 想當年太祖平定蒙古東部諸王,采取的是羈縻制度,在那邊設立衛所,由當地有才的蒙古人擔任長官。 隨后又命寧王統帥,鞏固大明的北疆防線。 那個時候,朵顏三衛還算聽話。 只是后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太宗靖難,寧王內遷。 朵顏三衛沒有了人時刻盯著,便時附時叛,以至于太宗皇帝北征韃靼之時,就抓過不少跑過去的三衛人。 宣宗之時,三衛南遷,被宣德皇帝親征擊敗,方才安分了一段時間。 但小冰河期的到來,終究是不可抗力,草原上面的降水逐年減少,部落民眾只能繼續南下。 宣宗后來也著眼于內政,放松了對外的軍事部署,使得三衛逐漸的從東蒙古遷移到大同關外的地方,并且渴求起了土地肥沃,可耕可牧的原大寧衛地區。 本來這些人的態度是很囂張的。 可惜也先帶著瓦剌崛起,向東不斷的擴張,還迫使女真臣服,威脅到了朝鮮,擠壓了三衛的生活環境,所以這幾年間,這群桀驁不馴的蒙古人對大明還是很恭順的—— 不是怕了, 而是他們需要大明的軍事支持,不然部落都要被也先吞并。 但該要的特權還得要。 去年三衛上表請求歸順,結果大嘴一張就要求大明把大寧城給他,還要賞賜甲胄,可以說是“站著要飯”。 這種態度讓大明官方覺得很不舒服,正好當時國庫充足,朝廷上下都同意了在明年出征瓦剌,便沒有通過對方的要求。 畢竟等瓦剌都被打垮了,兀良哈又算什么? 聽說宋誠方面,因為距離主戰場有些距離,方瑛又提前叮囑清掃靠近大明城關方面的蠻夷,便著重對兀良哈動了刀子,戰果不菲。 估計再過不久,這些人又要來請求歸順,不過態度會改變改善很多。 朱見濟決定在他們表現出聽話后,接納這群養不熟的狼崽。 誰讓重建邊境衛所需要人口? 不過朱見濟相信,等大明恢復對蒙古的軍事戰備,又時不時對生活困苦的少數民族同胞進行“經濟支援”以后,這群狼終究會被馴化成大明愛犬的。 在經濟侵略……不,是援助之下,當大明的狗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于謙他們也相信,在這次的巨大收獲下,足夠壓制住某些人的野心,但是錢,仍舊有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