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先,得讓兀良哈那邊拿出誠意來!” “不然大明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他們,他們又死活聽不懂人話,不但讓朝廷丟了臉面,還讓其他蠻夷小覷了我大明?!? “告訴沙不丹,讓他們部族里面的人都給自己取一個漢人名字,此后要給孤學漢話,寫漢字!” “別告訴孤,說什么兀良哈三衛(wèi)他一個人做不了主,別以為孤不知道他的底細!他此前不還殺了女婿脫脫不花嗎?怎么可能沒有一錘定音的本事?” “他們在草原上該做什么做什么,可到了我大明直轄之地,便要學會懂規(guī)矩!” 景泰帝摸著小胡子,倒是明白了兒子的話中深意,“青哥兒是想對蒙古玩一手當年北魏孝文帝做過的,移風易俗?” “可當年蒙元立足中原盡百年之久,也沒有學會我華夏傳統(tǒng),元帝之中還有不會說漢話的……此時這般行事,能成嗎?” 別說蒙元了,即便是孝文帝改革后,鮮卑一族的守舊勢力仍然龐大,新舊兩派的權利爭奪沒過多少年就把北魏搞崩潰了。 而鮮卑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還得等到隋唐之后。 由此可見,移風易俗對于一個有自我認知的民族來說有多么困難。 景泰帝有些擔心兒子這個計策行不通,白費了功夫。 朱見濟安撫好爸爸,“此一時彼一時了?!? “當初蒙元蹂躪中原,那是他強我弱,形勢那樣,蒙古人怎么肯學我華夏文明?” 更何況在元朝的四等人制下,蒙古人和漢人之間還差了兩個階級,是很難跨過如此巨大的差距去搞什么文化交融的。 以蒙元統(tǒng)治者的本意,他們恨不得治下的所有人都守著自己的傳統(tǒng),永遠都不混在一塊。 因為只有搞大了雙方差距,才有利于作為少數(shù)群體的蒙古在其中渾水摸魚。 “如今我強他弱,對方還有求于我大明,讓他們改個名字又能如何?而且兒子說了,讓他們在外面用漢名,草原上任其自由,算是大度了!” “可這么一看,不還是沒什么用嗎?”景泰帝持續(xù)疑惑。 朱見濟笑了,“眼下是這樣,可等以后就不一定了!過個幾年,說不定蒙古還要求著咱們教他讀書識字呢!” “到時候朝堂上的諸位臣公,也能落個教化蠻夷的好名聲?!? 他給李秉發(fā)過去的小冊子上面說了一些關于“經(jīng)濟支援”的問題,相信以后者實干派大明朝精英的身份,能夠明白其中深意。 而且等紡織廠建立起來后,經(jīng)濟往來頻繁,為了方便過好日子,人數(shù)較少的蒙古人必然會被漢民吸引進而同化。 這是煌煌大勢! 誰也改變不了! 朱見濟現(xiàn)在提出這個要求,只是為了日后蒙古人民主動學習中原文化時做準備,給他們減少點負擔和壓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