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陳獻章很受沖擊-《我要做明世祖》
第(1/3)頁
陳獻章微微一愣。
然后懷疑自己是不是突然成了話本主角。
雖然他此前在老家隱居苦學,但年少時候也是輕狂過的,市民間流行的各種話本情節,他要么看過,要么聽過。
被路邊的貴人偶遇,隨即考校一番再得青眼,人生從此平步青云,升官發財娶公主……
套路啊!
就是偶遇他的這位貴人年紀有點小了,這富態的身姿也不太符合話本里的描述。
陳獻章被自己心里浮現出的想法逗笑。
“我家公子問你話呢,笑什么?”旁邊的侍從一瞪眼,讓陳獻章別瞎想了,趕緊滿足朱見濟的要求。
朱見濟讓他退下,別驚擾了這野生的學問大師。
他還是很重要陳獻章的。
“學問又有什么好說的呢?”
“學問自在心中,又存乎萬物之中,只要有心求學,自然能得到自己想知道的。”
陳獻章笑道。
他說的官話還帶著很濃重的廣州口音,所以特意說的慢了些,給貴人聽懂的時間。
朱見濟問他,“這是格物致知的道理?”
“萬物之中皆有道理,應該也算吧……”
在原歷史軌跡上,陳獻章雖然成為了嶺南地區唯一從祀孔廟的大儒、大明朝從祀孔廟的四人之一、心學的奠基者,被后世尊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嶺南一人”等,但他現在到底只有三十四歲。
三十四歲的陳獻章還沒有達到學問大成的地步,本身還沒有和明朝流行的程朱理學進行決裂。
他此時已經提出了“人貴疑”的觀點,鼓勵人對權威進行質疑,并且自己做出注解,可還沒有把一切融會貫通。
所以當朱見濟提到“格物致知”的時候,他沒有多想,點頭默認了。
結果朱見濟卻是眼睛晶亮的眨巴了一下,給他挖了一個坑,“那這個‘知’,指的又是什么?”
“是智慧?還是知識?或是人本身的心中良知?”
這個問題,自古便是儒學家的一大難題。
因為“格物致知”四個字喊起來響亮,可追根究底,只有在《大學》的一個小段落里提到過,在其后卻沒有作出任何解釋,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過“格物”與“致知”這兩個詞匯而可供參照意涵。
如此,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成為了儒學思想的難解之謎。
歷朝歷代,都有學者企圖解釋這四個字的意思,并且把自己的說法定為正統。
也就在元朝時候,蒙元皇帝將朱熹的《四書集注》采用為科舉取士的應試準則,隨后被太祖皇帝獨尊為官方正統思想,這才使得朱熹對“格物致知”的解釋成了主流。
現在,一個偶遇的富家少年直接把“知”延伸出了三個意思,然后對自己發出了疑問。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绥县|
土默特右旗|
佛教|
德安县|
西充县|
安西县|
甘孜|
漠河县|
论坛|
汉川市|
常德市|
和政县|
拜泉县|
厦门市|
恩平市|
文成县|
建始县|
江西省|
台北县|
凤山市|
晋州市|
哈巴河县|
乌兰浩特市|
彰化市|
巫溪县|
怀宁县|
东乡县|
罗甸县|
霞浦县|
谷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镇远县|
彭阳县|
惠安县|
龙州县|
格尔木市|
荆州市|
河曲县|
郁南县|
泰安市|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