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一個有祖傳手藝的匠戶,孫長富在造船方面的天賦是很強悍的。 畢竟他們家在朱太祖還沒登基稱帝之前,就曾為當時的吳王建造過很多水上戰艦。 在大明的戶籍制度下,經驗一代代的積累下來,等到孫長富接班的時候,他也就成了大明寶船制造一事中的重要匠師。 現在有了朱見濟的后發優勢,補充了一些后世造船技巧,還有在研究小院以及工科院中,與不少同行探討,得到“人民群眾的智慧”加成之后,六十五歲的孫長富終于有得到了突破。 “這種新式的飛剪船和以往的大船相比,極有特點!” 老孫非常激動地為朱見濟描述他制造的新式大船。 “這種船我給它設立了小的干舷,船上的上層建筑縮減了不少,足夠保證船舶的穩定性,加強了風帆對它的推力。” “新船行于水面之時,船身幾乎貼著水面航行,航速大為提高,……而且在其首部還有內凹之處,長而尖的首柱能在海上能劈浪前進,使得減小了波浪阻力,故曰飛剪……” 還有這風帆! “船桅上全裝了風帆,用高桅裝……在頂桅帆上還掛有橫帆,船之兩側還有外伸帆桁,可掛翼帆……” 孫長富指著模型上的各個地方,詳細的為皇帝陛下做講解。 朱見濟越聽越高興。 雖然他還是不大能明白這種新式船在海上是怎么運行的,但對于用人做事這方面,他很好的繼承了他爹的傳統—— 老子不會,讓專業的來! 既然航海經驗豐富的王景弘他們都認可了這種新船,想來是沒什么問題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船比起以前,能夠節省不少材料和花費。 飛剪船的體型肯定是不能和鄭和寶船相比的,在用料上自然少了很多,把一些用不上的船拆掉,也能廢物利用制造新的。 根據孫長富的設立,船身之上最差也能夠裝備十四臺左右的火炮,裝載的貨物和人手也足夠,速度更是飛快,基本不會留給別人打劫的時間。 海盜,吃爺的尾氣去吧! 于是皇帝直接拍板,命人去建造幾艘飛剪船,然后又跟著孫長富他們吃了幾個皇家專供的大西瓜解渴,這才滿意的回到宮里,陪著他媽享用晚膳。 “我兒今天辛苦了,得多吃點才好!” 杭太后看了眼朱見濟割稻劃出來的小口子,心疼的直掉眼淚。 但她明白,向天下人傳導自己的意志是皇帝應該做的。 自己一個小家小戶的婦人,不知道就不能亂去摻和。 于是等飯菜端上桌子后,更是接連不斷的給兒子夾菜,給朱見濟補身體。 對比韃清,大明可沒有那樣“吃不過三口”的狗屁規矩—— 就韃清那種投喂方法,也難怪后世傳下來的皇帝畫像個個都瘦成猴子,完全比不上老朱家的珠圓玉潤。 朱見濟連吃兩碗,對他媽的好意來者不拒。 但杭太后還是很擔憂,“今日累著了,可吃的怎么比往常還要減了一半?” “我兒的身體還是不舒服嗎?” “只是手腳仍然有些酸脹,但比起以前好多了。”朱見濟告訴杭太后,“至于吃的少……是回前享用了一些瓜果,所以不怎么餓。” “那就好……你如今在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怠慢了自己。” 杭太后讓馬沖注意著點伺候,“要是陛下晚上餓了,就讓未央宮的小廚房多做點好的,” 要說朱見濟的少年肥胖,也不只是他能吃造成的,父母溺愛自然少不了。 杭太后不插手政務,兒子日常工作她甚少過去晃悠,但在生活上卻對朱見濟表達了許多關心。 比如說未央宮的小廚房便是杭太后命人弄出來的,讓皇帝胃口一來就能隨時享用到新鮮飯菜。 在這樣的開小灶之下,也難怪朱見濟每天騎馬散步,最后的結果也只是讓馬成功減了肥。 好在同樣發胖的不止皇帝一人。 杭太后養的貓貓狗狗也個個肥美,走一步肉能抖三下。 特別是最初的那一對,杭太后養了七八年,都把幼崽養成中老年油膩了,還能上竄下跳的,一點都看不出是老年的貓狗。 要不是朱見濟跟那只大橘過不去,現在估計還能跟它“同桌用餐”。 “我兒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皇家還需要你來開枝散葉呢……” 杭太后對朱見濟叮囑道。 朱見濟當然點頭,“母后也是,有空便召些女眷入宮陪陪,說說笑話也好。” 母子兩個互相說了些體己的話,朱見濟才回到宮里泡澡。 針對他遲到的生長痛,太醫院是開了些藥方給皇帝的。 泡一泡藥浴,也的確讓朱見濟舒坦不少。 起碼半夜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抽筋給疼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