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九章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今古奇觀》


    第(1/3)頁

    第十九章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古來論交情至厚莫如管鮑。

    管是管夷吾,鮑是鮑叔牙。

    他兩個同為商賈,得利均分,時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為貪,知其貧也。

    后來管夷吾被囚,叔牙脫之,薦為齊相。

    這樣朋友,才是個真正相知。

    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做相知。

    今日聽在下說一樁俞伯牙的故事。

    列位看官們,要聽者,洗耳而聽;不要聽者,各隨尊便。

    正是:“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

    話說春秋戰國時,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氏,即今湖廣荊州府之地也。

    那俞伯牙身雖楚人,官星卻落于晉國,仕至上大夫之位。

    因奉晉主之命,來楚國修聘。

    俞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

    當時從陸路至于郢都,朝見了楚王,致了晉主之命。

    楚王設宴款待,十分相敬。

    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墳墓,會一會親友。

    然雖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遲留。

    公事已畢,拜辭楚王。

    楚王贈以黃金采緞,高車駟馬。

    俞伯牙離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國江山之勝,欲得恣情觀覽,要打從水路大寬轉而回。

    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馬之疾,不勝車馬馳驟。

    乞假臣舟揖,以便醫藥。”

    楚王準奏,命水師撥大船二只,一正一副。

    正船單坐晉國來使,副船安頓仆從行李,都是蘭橈畫槳,錦帳高帆,甚是齊整。

    群臣直送至江頭而別。

    只因覽勝探奇,不顧山遙水遠。

    俞伯牙是風流才子,那江山之勝,正投其懷。

    張一片風帆,凌千層碧浪,看不盡遙山疊翠,遠水澄清。

    不一日,行至漢陽江口。

    時當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風狂浪涌,大雨如注。

    舟楫不能前進,泊于山崖之下。

    不多時,風恬浪靜,雨止云開,現出一輪明月。

    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

    俞伯牙在船艙中,獨坐無聊,命童子焚香爐內:“待我撫琴一操,以遣情懷。”

    童子焚香罷,捧琴囊置于案間。

    俞伯牙開囊取琴,調弦轉軫,彈出一曲。

    曲猶未終,指下“刮刺”的一聲響,琴弦斷了一根。

    伯牙大驚,叫童子去問船頭:“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處?”

    船頭答道:“偶因風雨,停泊于山腳之下,雖然有些草樹,并無人家。”

    俞伯牙驚訝,想道:“是荒山了。

    若是城郭村莊,或是聰明好學之人,盜聽吾琴,所以琴聲忽變,有弦斷之異。

    這荒山下那得有聽琴之人?

    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來刺客;不然,或是賊盜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財物。”

    叫左右:“與我上崖搜檢一番。

    不在柳陰深處,定在蘆葦叢中。”

    左右領命,喚齊眾人,正欲搭跳上崖,忽聽岸上有人答應道:“舟中大人,不必見疑。

    小子并非奸盜之流,乃樵夫也。

    因打柴歸晚,值驟雨狂風,雨具不能遮蔽,潛身巖畔。

    聞君雅操,少住聽琴。”

    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稱‘聽琴’二字!此言未知真偽,我也不計較了。

    左右的,叫他去罷。”

    那人不去,在崖上高聲說道:“大人出言謬矣!豈不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

    ’大人若欺負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這夜靜更深,荒崖下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

    “

    伯牙見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個聽琴的,亦未可知。

    止住左右不要羅唣,走近艙門,回嗔作喜的問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聽琴,站立多時,可知道我適才所彈何曲?”

    那人道:“小人若不知,卻也不來聽琴了。

    方才大人所彈,乃孔仲尼嘆顏回,譜入琴聲。

    其詞云:”可惜顏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鬢如霜。

    只因陋巷簞瓢樂?

    ?

    ‘到這一句,就絕了琴弦,不曾撫出第四句來,小子也還記得:“留得賢名萬古揚。

    ’”伯牙聞言大笑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遠,難以問答。”

    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請那位先生登舟細講。”

    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個樵人:頭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擔,腰插板斧,腳踏芒鞋。

    手下人那知言談好歹,見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艙去,見我老爺叩頭,問你甚么言語,小心答應。

    官尊著哩!”

    樵夫卻是個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須粗魯,待我解衣相見。”

    除了斗笠,頭上是青布包巾,脫了蓑衣,身上是藍布衫兒;搭膊拴腰,露出布褲下截。

    那時不慌不忙,將蓑衣、斗笠、尖擔、板斧,俱安放艙門之外。

    脫下芒鞋,確去泥水,重復穿上,步入艙來。

    官艙內公座上燈燭輝煌。

    樵夫長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禮了。”

    俞伯牙是晉國大臣,眼界中那有兩接的布衣。

    下來還禮,恐失了官體,既請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

    伯牙沒奈何,微微舉手道:“賢友免禮罷。”

    叫童子看座的。

    童子取一張杌坐兒置于下席。

    伯牙全無客禮,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

    你我之稱,怠慢可知。

    那樵夫亦不謙讓,儼然坐下。

    伯牙見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問姓名,亦不呼手下看茶。

    默坐多時,怪而問之:“適才崖上聽琴的,就是你么?”

    樵夫答言:“不敢。”

    伯牙:“我且問你,既來聽琴,必知琴之出處。

    此琴何人所造?

    扶他有甚好處?”

    正問之時,船頭來稟話:“風色順了,月明如晝,可以開船。”

    伯牙分付:“且慢些!”

    樵夫道:“承大人下問,小子若講話絮煩,恐擔誤順風和舟。”

    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

    若講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況行路之遲速乎!”

    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談。

    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鳳皇來儀。

    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

    優羲氏知梧桐乃樹中之良材,奪造化之精氣,堪為雅樂,令人伐之。

    其樹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數,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

    取上一段叩之,其聲太清,以其過輕而廢之。

    取下一段叩之,其聲太濁,以其過重而廢之。

    取中一段叩之,其聲清濁相濟,輕重相兼。

    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干,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斫成樂器。

    此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

    長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

    前闊八寸,按八節;后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

    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

    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

    又有一中微,按閏月。

    先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按五音:宮、商、角、徽、羽。

    堯舜時操五弦琴,歌‘南風’詩,天下大治。

    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謂之文弦。

    后武王伐紂,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發揚,謂之武弦。

    先是宮、商、角、徽、羽五弦,后加二弦,稱為文武七弦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牡丹江市| 沙田区| 平顺县| 沙雅县| 蒲城县| 扶风县| 龙岩市| 承德市| 青川县| 塘沽区| 芜湖市| 大悟县| 石泉县| 勐海县| 庆安县| 崇明县| 利津县| 湘潭市| 厦门市| 奉贤区| 襄垣县| 隆林| 开原市| 杭州市| 南通市| 德清县| 泗水县| 定陶县| 颍上县| 东光县| 若尔盖县| 齐河县| 玉龙| 深水埗区| 工布江达县| 安康市| 洪雅县| 孝感市| 怀柔区|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