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劉勉的這個提議,柴月覺得不錯,考慮了一番后,便開始動筆琢磨起新書大綱。 和馬晉一直連載長篇小說不同,柴月和劉勉入職《雜志》之后,除了在初期為了鞏固《雜志》人氣一直保持創(chuàng)作,等《雜志》步入正軌,二人慢慢開始掌權(quán)后,攝入一些必要的板塊和少許短篇外,幾乎沒怎么動過筆。 劉勉還好,在南方開展分社那五年,因為手下兵少將寡,經(jīng)常需要他親自上陣著文,回到京城又因為科舉,私下也沒少習(xí)練,所以,這些年劉六爺筆下功力不退反進(jìn),已然開始初露大家之風(fēng)。 但柴月就不一樣了,劉勉下南方,手下無人需要親自上陣,而她坐鎮(zhèn)京城總部,手擁無數(shù)精兵強(qiáng)將,尋常文章幾乎不用她出手,而棘手困難的,則有馬晉這個師父處理。 于是,和劉六爺?shù)木M(jìn)不同,柴七姑娘這些年是有所懈怠了的,筆力也不及巔峰時出色。 ………… 不過,柴月到底是京城當(dāng)年的第一才女,言情小說開辟者兼大乾小說銷量前三的新華四將之首的笙悅。 雖然多年不寫小說有些生疏,但柴月底子尚在,又有劉勉每日在家給她出謀劃策,查缺補(bǔ)漏,在度過了最艱難的初期之后,她寫書的狀態(tài)越來越好,文思泉涌,下筆如神。 之前就以寫書快著稱的柴月,如今不絲毫不減當(dāng)年風(fēng)范,在其子出生三個月后,她就完成了新書,將小說定稿交給了徐許和安逸,讓他們擇日安排發(fā)售,并著重的把做作業(yè)一欄,標(biāo)明了笙悅、勉之合著。 七姑娘一向知恩圖報,新書雖是自己所寫,但劉勉也出了不少力,又是自家男人,功勞當(dāng)然要算他一份。 ………… 在京城讀者圈,勉之和笙悅兩人的名聲可不是一般的大,這些年二人雖然沒什么新書問世,但江湖上依然有他們的傳說。 如今二人夫妻合體,重新出山合著一書,光是這個噱頭,就讓不少書迷讀者澎湃不已,再加上又有京城報刊屆“仗義”的鼎力宣傳。 柴月新書甫一出世便購者如云,銷量大爆,短短時日,就連破一系列銷量記錄,在京城小說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近幾年,京城小說界看似繁華鼎盛,是文壇中流砥柱的一支力量,小說作者也不再被人視為那種不入流的落魄文人,逐漸的開始在民間及士林上有一定的地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