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從錢師兄的操作流程來看,顯然比陸舟這個理論家專業的多。 很快,樣品便制作完成。 為了防止樣品被破壞,使用的是邊對邊的組裝方式。錢師兄在手套箱中用一層隔膜將LiFePO4材料完全包覆,并小心翼翼地將正負極自由端留出了2mm的間距。 這一步很關鍵,關乎著實驗的安全。 從手套箱中取出了樣品,錢師兄關閉了各路氣閥,長出了一口氣。 “搞定。” 看著錢師兄手中的樣品,陸舟問:“這是電池?” “一個簡易且不安全的鋰離子電池,”錢師兄言簡意賅地介紹道。 陸舟緊張了一下:“會爆炸嗎?” 錢師兄搖頭:“爆炸到不會,但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起火。” 而且,是在數碼顯微鏡上起火。 把樣品燒壞了倒是小事,把數碼顯微鏡的鏡頭給烤了,那就麻煩大了。 陸舟估計,這也是錢師兄不讓自己這個新手碰實驗的原因之一。 將樣品接上了BK-6808可充電電池性測試儀,然后放在數碼顯微鏡上,錢師兄對著電腦設置了幾個參數,一邊自言自語似得小聲重復著紙上的步驟:“2min采集一次圖像,數據數據收集頻率為1Hz,電池首次充電至400min后放電至截止電壓……OK了。” 剩下的,就是漫長的等待了。 看著那毫無變化的儀器,陸舟忍不住問道:“你們做電池材料試驗都要等這么久嗎?” 四百分鐘,這都快七個小時了。 錢師兄推了推眼鏡說道:“七個小時是基本操作,有時候還得等幾天才能看到結果,一般情況下會留個人在實驗室值班,基本上是我和劉波兩個輪流做。” “沒錯,”劉波笑著說,“去年一年我刷了四十多部劇,就是在實驗室里值班的時候刷的,要我給你推薦點嗎?” 陸舟:“這個,還是不用了吧。” 就算推薦了,他多半也沒什么時間去看。 需要做的操作全都做完后,錢師兄簡單地教了陸舟一些,處理突發狀況的方法。 比如看到樣品冒煙,聞到不對勁的氣味,該如何清理損毀樣品,如何保護儀器,以及最關鍵的如何保護自己。 無論儀器多么貴重,都比不上人重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