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其中,只有朱佑儉知道,史可法的信很有可能是由徐涇,也就是徐文長所代筆的。對于這一個天下第一的師爺,朱佑儉今天算是領教了,此人真可謂天下第一流的大謀士。 “各位愛卿,憲之所言,正和朕意,留下范文程家眷,單殺范文程一人。” 錢謙益順著朱佑儉的話,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附議。” 朱佑儉微笑點頭,心中暗想,讓錢謙益當首輔絕對是明智的。背黑鍋加和稀泥,這個角色還真是不能少呢。 范景文、丁啟睿見皇帝同意史可法的意見,軍機首輔也同意了,那自己也就沒必要再堅持什么了。軍機大臣不是言官,他們所做的,都是關于國家生死的決策,因此上,沒必要在文淵閣里分出個是非對錯,或是堅持什么所謂的原則。 范景文說:“陛下,這范文程行凌遲之刑,是天下所愿。但若如此,其家眷,如何能為大明盡忠效命?” 丁啟睿也補充道:“這些人與清廷是否藕斷絲連,也要慎重呀。” 朱佑儉馬上給他們兩個解釋,說道:“范家此次是被清廷出賣的,他們對于清廷一定是失望到了極點,恨意滿滿。藕斷絲連,應該不會的。明日,朕還要接見范文程,到時候添上一把火,保證范家與清廷勢不兩立。再加上朕要用一些條件要挾范家,這個范承謨定然不敢再背叛我大明。” 聽皇帝如此說,大臣們都明白了皇帝是鐵了心的要用范承謨,自然也就不會再勸了。 為什么朱佑儉對這個范承謨如此有興趣?甚至為了他,饒過范氏一家呢? 前世,朱佑儉很鄙視這范文程,可是對于范承謨在三藩之亂中,可以保住氣節,誓死不降的行為,頗為感動。 歷史上,范承謨也是個有才學的人,進士出身,入過翰林。關心民事,在浙江的幾年,勘察荒田,奏請免賦,賑災撫民,漕米改折,深得當地民心。后來,在福建總督任上,趕上了三藩之亂。三藩之一的耿精忠本來想勸降他,結果,他誓死不從,直至最后慷慨就義,仍然心系朝廷,毫無軟弱怕死的表現。 雖然侍奉清廷,可也是忠良。亂世之中,忠良難得,這就是朱佑儉費勁要留此人的原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