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人,就是河內太守王匡。 王匡屬于北路軍,且北路大軍就駐扎在他的河內郡,并且一群人都要在河內郡開展副業(壓榨地方家族);所以盟主袁紹及北路軍的其他成員表面上對于王匡這個地頭蛇還是比較尊敬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袁紹等人太客氣了,讓王匡飄了起來;于是在沒有經過盟主同意、在沒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況下,王匡擅自做出了軍事行動。 王匡,在名士圈的名聲是很好的,有著輕財好施的美名,幫過不少的人;而天下間各大勢力的關系本就是錯綜復雜,某個人的好友在敵方的勢力里出仕,這一點都不足為奇。 司州以北,洛陽八大關之一的“孟津”,其中有一個守將名為韓浩,年輕時受過王匡的大恩,且此人也是有恩必報的性格,積極與王匡策劃里應外合拿下孟津。 這個本來就不是戰役焦點的關卡,董卓軍也沒有著重去防守,所以讓王匡看到了將其打下來的希望。 雖說跨域攻打困難重重,但只要打下之后能讓董卓軍兩頭難顧,且還能繞開虎牢關這么一個雄關。 不通知其他人,一方面是王匡想獨享功勞與名望(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此次作戰能派遣的軍隊數量有限、他認為自己就能做到了,同時告知其他人也存在泄密的可能。 但他沒想過,在同等數量下,精銳士兵和普通士兵的戰斗力那能一樣嗎? 就這樣,王匡軍暗戳戳地開始了行動。 ……………………… 再一個月以后,噩耗傳來! 河內郡太守王匡與同謀的韓浩,雙雙白給,這與歷史上的軌跡完全背離,王匡和韓浩本應該是逃得一命,重新回河內郡東山再起的,卻沒想到直接戰死了。 (ps:77章寫王匡是西涼人,是寫錯了;作者把他和王國弄混了) 出手干掉王匡的,正是西涼韓遂集團的中堅成員王國,本應敗亡于皇埔嵩和董卓手里的王國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倒是在并州成了精,這一次也是加入了董卓一方。 之前王國出任過韓遂集團的ceo,但是效果并不好,不過卻也沒有與韓遂撕破臉皮;卸任后的王國外出單干,名義上依舊依附韓遂,形象來說就是創立了韓遂集團的并州分公司,出任分公司總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