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元兩千多年。 后世李承乾在二十來歲的年紀,曾有幸去高原游玩過一次,感觸很深。 同行者有那種十分強壯的壯漢,也有瘦弱的小孩,他則是屬于正常的那一類,體能不算突出但也在平均水平線上。 結果在高原反應這一問題上,眾生平等。 (提句題外話,諸位書友可別仗著身體好就小覷了高原,去玩的話還是要多多注意。) 所以,大唐軍隊現在沒有辦法打擊吐蕃,這是必須要承認的事情。 “這點,倒是要早做準備了啊。” “emmm,白虎營現在人招齊了,就等下次比試過后吧。” 馬車上,李承乾雙眼微瞇,暗自嘀咕了一句。 隨后,他才重新思考起處理吐蕃和親的問題。 阻攔這門親事,肯定是他堅持的點,但他也不會盲目阻攔,反而使得大唐與吐蕃之間關系惡化,導致連續爆發戰爭。 必須,要采取戰爭以外的方式。 商業合作,是李承乾第一個想到的點。 這種合作不是民間商賈那種小打小鬧,最好是有著官方參與的深入交流。 只是李世民現在不是很相信自己的樣子,和親這事又已經談妥,在風風火火的進行著,從時間上來看已然十分緊湊。 現在是八月中旬,按照吐蕃到大唐的距離,最晚在十月左右,接親隊伍就能抵達長安。 一個半月,能做什么? 李承乾數了數自己手里的牌,發現似乎什么也干不了。 國子監、白虎營都幫不上忙...... 想要與吐蕃有深層次的商業合作來替代和親的作用,那就必須要給足他們安全感。 是的,不是財富地位,而是安全感。 吐蕃如果老實待在高原上,那他們自然是誰也不怕,可他們現在已經明確表示出了要下山的態度與決心,這就比較關鍵了。 特別是在周邊其他國家都被其擊敗后,只剩下了強大的大唐。 可大唐有精銳的軍隊與優良的裝備,這就讓吐蕃完全沒有安全感,只能靠著和親來維持。 想明白了這一點,李承乾便有了大致思路。 道理很簡單,就是把大唐自身的缺陷暴露出來讓吐蕃拿捏,沒有缺陷就制造缺陷,至少要讓吐蕃在某件事情上,是認為大唐也需要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