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好自己也想家了,喬日成便不管這群日本兵,讓手下抬著轎子把自己抬回去,今夜可得好好“寵幸”自己的小妾。 … 時間就這么一天天地消逝,轉眼間春節都過去了,隨著元宵節溜走,年味立刻散去了不少,只有少數地區過年是整整一個月的。 沐陽把指揮部從王莊堡遷到了渾源城,一方面他將靈丘縣兩個鄉的管轄權交還給了軍分區處理,另一方面他把繁峙縣的部隊也都撤了回來,把繁峙還給了二分區。 管轄區變小了,他對部隊的控制能力提高了不少,為了關注渾河平原和山陰方向的日軍威脅,遷移指揮部勢在必得。 此舉未被敵軍知曉,因為這代表著八路軍對大同的覬覦。 期間大事也不少,比較出名的可能就是周作人槍擊事件,這件事蕭汐與他說過,因為蕭汐也曾去過北大,因此對此褒貶不一。 不過聽說日軍憲兵進駐周作人的家,蕭汐認為周作人估計很快就會叛變投敵,白瞎他那“周樹人(魯迅)之弟”“新文化文學家”的稱號。 天寒地凍之下,不管是沐陽自己還是日偽軍亦或是喬軍,都不會把重心放在軍事之上。一年時間足以將交戰地化為一片焦土,日軍為了恢復占領區的經濟,急忙頒布各種利農利民政策。 當然,日軍發給農民的肥料,一袋不少都被沐陽以“高價”全部買走,并且使用的是晉察冀的邊幣,大同的老百姓們發現沒法在日占區花掉這些錢,只能試著去八路軍根據地。 事實證明他們是正確的,八路軍地方的商品不但好用,還便宜,比日軍戰時管控經濟政策下的低買高賣吸血商品好不止一星半點。 局面就是這么打破的,當一家人通過商品流動得到了不小的利益后,附近人家都會跟著一起干,并且會藏著掖著不讓日本人知曉。 等日本人發現這一狀況時,已經晚了,無數物資通過民間渠道輸送到抗日根據地內。 … 將指揮部和渾源縣縣政府遷到了渾源城后,沐陽著手建立起完備的地區參政體系,因為他發現各村各鎮沒有參與工作的人。 他不想讓軍隊干涉行政,所以破天荒地提出了要搞民主選舉。 根據沐陽的想法,他需要在渾源縣建立一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取代八路軍一年前在渾源縣建立的臨時政府。 “三三制”意思很多,但在政府內即意為:1工農階級、2進步分子和中資階級、3開明紳士的中立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在部隊中,就意為“黨員、團員、非團員各占?”。 在戰斗中,便是人人皆知、大名鼎鼎的三三制戰術——輕步兵的巔峰了。 不過沐陽剛剛提出這個思路時,孫慶東還在靈丘縣考察礦區,想要找一處能提供銅礦的地方。聽聞此舉后,孫慶東連工作都顧不上,急忙從趙北鄉回到根據地,找到了正在研究選舉方案的沐陽。 “你怎么能輕易決定呢?不該與我提前相商?” 孫慶東一進門,就對沐陽劈頭蓋臉式的質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