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資料不多,軍區不太關注晉綏軍,不過應該也能窺一管而知全豹。”趙守誠翻找著有用的資料,軍區跟他們送了多達六十多頁的文件,一個文件袋還不夠裝,得用專門的公文包押運過來。 “以雁門關為界,北方為行政十區、九區,南邊則是其他行政區。而雁北二區,則以桑干河為界,東邊是我們的行政十區,西邊則是行政九區。” 晉察冀八路軍就在行政十區,晉綏八路軍則在行政九區,中間被日偽軍勢力分割了開來。 不過這行政區劃太過簡單粗暴,完全是晉綏軍自己設置的范圍,并不被八路軍所承認,至于“派專員來敵后領導行政區”,則完全是閻老西的一廂情愿。特別是傅作義成為北路軍總司令后,更是脫離了晉綏軍的控制,晉綏軍對于雁門關以北的地界已經是難以掌控。 閻軍主力離這里十萬八千里,主力大多都在晉西、晉南消極避戰,只有少數幾個旅還留在北方,但也是不可忽視的抗日力量,受到八路軍統戰部的重視。 “如何?有什么看法?” 沐陽放下有限的資料,這資料看似很多,可有用的其實很少,很多都不在點子上。 “晉綏軍……當初跟晉綏軍接觸過的同志,如今大多都已經成為我們的指揮員了,再不濟也能當個尖兵、班長。”何躍生脫下了帽子,摸著剛剛打理過的頭發。 “是,他們對晉綏軍的印象應該都不錯,畢竟曾經也是戰友,哪怕也敵對過。”趙守誠點了點頭,他對晉綏軍的印象也停留在八路軍1937年揮師東進那一會。 太原會戰是兩黨軍事合作協調相對來說很不錯的一場大型戰役,戰士們對英勇戰斗的晉綏軍懷有不弱的好感,同時也鄙視那些性格孱弱的晉軍軍官。 如今又要面對這不知是友軍還是敵軍的鄰居,沐陽心情非常復雜。 “晉軍在雁北,還有一個騎兵旅、兩個獨立步兵團、一些暫編部隊。離我們最近的,離渾源城大約90公里,是一個暫編旅,編號是275,駐守在山陰縣馬營鄉、玉井鎮一帶,具體位置未知。” “兵力呢?” “兩個步兵團,還有一些支援部隊,資料上表述不清,多半是軍區也不太清楚。” “派人去跟山陰地下黨接洽,看看他們有什么更多的情報,若是有,就跟軍分區反應一下。” “可以,我馬上讓鐘宇同志辦。” 趙守誠想了想,單純的情報共享并不在越職的范疇之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