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三章 穿過鬼子的防區-《抗日之晉北小卒》
第(1/3)頁
又過了三天,沐陽只帶著一個班的戰士從軍分區回來,出發前帶的那一支負責運輸物資的民兵大隊則被他暫時留在了軍分區幫工,避免人員頻繁來回。
他這次回來看似空手而歸,實則帶了一份真正的戰役命令。
事情不出他所料,他要負責把來自晉西北根據地以及延安方面的大軍接過來。按照戰役預備命令來看,120和129師加在一起至少要出動12個主力步兵團,再加上八路軍總部的炮兵團、工兵團等集團軍主力,這個月要路過他25團防區的八路軍和民兵恐怕要有幾萬人。
這《命令》上的這“至少”二字在沐陽看來非常靈性,它給了各非主力參戰部隊無限的可能,歷史證明哪怕是出兵最少的120師也出動了27個主力團,直接超過了這封《命令》上所預估的八路軍總兵力。
至于115師?“分家”后他們的師主力如今在山東一帶過不來,但真打起來時肯定也會強勢應援一番。
…
太原附近都是黃土高原、太行山區之間難得的平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人口密集區、糧食生產區,如今也不例外。太原是晉省鐵路交通中央樞紐,南北有同蒲鐵路慣連,東面則連接著正太鐵路,而鐵路兩邊大多都是高大的山脈。
自從日本人增強鐵路設防、對八路軍展開囚籠攻勢時,同蒲鐵路線基本上就是八路軍不可逾越的封鎖線,每天來往的火車不是滿載罪惡滔天的日本兵、就是裝載著軌道炮或是運載裝甲車,只要八路軍敢攻擊這些車列,無一例外都會遭到恐怖的追殺和報復。
特別是陽曲、太原平原附近,因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而駐扎了日軍的重兵,八路軍主力想從那里過成功率為零,只能“繞道而行”。因為,八路軍確實不敢也不愿去破襲同蒲鐵路,因為鐵路沿線的平原面積相對太大,不利于大部隊隱蔽。而考慮到各部隊的需要趕路的距離后,日軍在太行山經營的正太鐵路無疑是最佳“合擊”之選擇。
豎著擋在晉省中間的這條同蒲鐵路再怎么繞也無法真的繞過去,因為南邊繞過去首先要過黃河,然后還得進入開封、鄭州等刮民黨和日軍的交戰區。而自從黃河決堤后,河南南面那曾經的“母親河沃土”早已成為人間煉獄,大片地區完全是無人區。
而同蒲鐵路北面的終點就是雁北大同,再往北就得繞到蒙古國的國境內了,想繞估計得問過蘇.聯人的意見。
沒有辦法,只能找薄弱處“穿”過去,就現在來看八路軍已經發現了同蒲鐵路唯一兩處弱點。
一處在南面,一處在北面,大多都是日本人軍與軍之間防區的交界區,防守強度會松懈不少,但也不代表完全沒有防守。
…
同蒲線也被八路軍指定為軍區的分劃線,同蒲線以西就歸賀老總管,以東則歸聶帥管。同蒲鐵路北段因為穿過雁山、穿過雁門關,這周圍地勢險峻、地理環境極為復雜,除了雁山還有許許多多的高大山脈,因而一直是日軍頭疼的視野盲區、以及游擊隊的“天堂”。
無數的八路軍偵察兵深入這片地區,只要逮到落單的日本兵就必定會立刻擊斃,因為左右兩個軍區(當然,現在晉西北軍區暫未成立)派出的偵察兵太多,直接引起了日本人的主意。
遠在大同-張家口一帶“高枕無憂”的日軍見南邊的八路軍開始滲透自己的防區,只以為他們是想跟自己打“特種戰爭”,也派出了自己辛辛苦苦訓練的“特種兵”。
雖然都沒有真正特種兵的概念,但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展現實力,奪取雁北南部的“眼線”,消除那里的“戰爭迷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大悟县|
南平市|
五寨县|
始兴县|
朔州市|
武冈市|
屯门区|
南丰县|
惠州市|
昂仁县|
叶城县|
穆棱市|
重庆市|
睢宁县|
锡林郭勒盟|
镇赉县|
达州市|
富蕴县|
三明市|
永城市|
隆安县|
莱芜市|
铜山县|
阿拉善右旗|
台安县|
华安县|
阿勒泰市|
盐边县|
英山县|
满洲里市|
正定县|
禄劝|
清镇市|
嘉鱼县|
盐山县|
黄陵县|
甘洛县|
大洼县|
揭阳市|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