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是勸還是攻-《假太子逆襲南明》
第(1/3)頁
聽哨騎說完,王明眉頭微皺,頓時陷于沉吟之中。
來自后世的他,當然對這譚弘譚旨兩兄弟,有了一定的了解。
譚弘、譚旨為兩兄弟,還有一個哥哥譚文,皆是初為流寇,后于崇禎十二年時,共入明營,曾為大明官軍,譚文、譚弘與譚詣三兄弟擊敗張獻忠于三尖寨,分授游擊之職,共守達州。后來,譚文留守達州,而譚弘譚旨兩兄弟則領(lǐng)兵駐守巴東夔州一帶。
二人在這夔州一帶,毫無拘管,自是立即暴露流寇本性,殘暴無紀,荼毒百姓,堪為當?shù)匾话浴?
去年,大順氣焰大熾,橫掠北境之時,二人為了將來考慮,準備改投大順,以奔個更好的前程,遂立即派出密使與大順暗通款曲,承諾大順軍一至東川,便立即率部為應(yīng),轉(zhuǎn)投大順。
沒想到,大順軍剛?cè)霒|川不久,還沒來得及正式接納這兩兄弟的兵馬,這在去年還風光一時的大順,竟便被韃子與吳三桂的聯(lián)軍給打得徹底崩潰,部眾星散,譚弘譚旨兩兄弟,又重新回到了無人管束的最初狀態(tài)。
此時的他們,名義上掛著明軍的旗號,身份卻又是大順的余眾,倒是尷尬得緊。
不過,因為現(xiàn)在四川之地已是一片混亂,這兩兄弟倒亦樂得無人拘管,正好擅為威福,肆意欺壓百姓。
在真實歷史上,這譚氏兩兄弟,這樣逍遙快活無拘無束的生活,一直過了一年多。直到永歷帝即位后,才派了文淵閣大學士兼少傅的呂大器到達夔州,去接收這已形同流寇的譚弘譚旨兩兄弟,使其重新受朝廷約束,并封譚弘為靖夷將軍,譚旨為夔州總兵,讓二人繼續(xù)駐軍夔州。
當然,再后來,隨著時局變遷,便是大家都熟知夔東十三家了。
隆武二年,郝?lián)u旗、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等聯(lián)合抗清武裝王光興、譚文、譚詣、譚宏等人,以興、房、竹、巫、奉一帶為根據(jù)地,堅持抗清。共推舉劉體純主持軍務(wù),劃分為16營,分據(jù)川東、鄂西諸山中,邊務(wù)農(nóng)邊練兵,常出奇兵襲擊南下清軍。這支武裝,合稱為夔東十三家,一度擔負起川鄂地區(qū)抗清大業(yè),算是明朝最后的反抗與閃光了。
只不過,到了順治十六年,譚弘譚詣二人為清廷所誘,率部歸降,譚宏封“慕義侯”,譚詣封“向化侯”,轉(zhuǎn)過頭來對抗殘余的明朝勢力,轉(zhuǎn)戰(zhàn)西南,多建勛功,倒是成了清廷的得力鷹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桦川县|
承德市|
政和县|
常德市|
阆中市|
韶关市|
济南市|
乐平市|
县级市|
望都县|
太保市|
和硕县|
弋阳县|
马鞍山市|
山阳县|
湘潭市|
吉林省|
宜宾市|
溧阳市|
务川|
张家界市|
仙居县|
沧州市|
平顶山市|
平定县|
荥阳市|
嘉义市|
舟山市|
阿勒泰市|
南华县|
无锡市|
灌阳县|
陵水|
海盐县|
专栏|
顺昌县|
蓬溪县|
紫云|
洛川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