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蕭琦也很郁悶,這宋朝是募兵制,這當了兵就成了軍戶,只要不戰死,五六十歲的老兵都還看得到,過了六十才能歸家養老。 自己這里還好一些,都是后來招募和來投奔的青壯居多,不過蕭琦硬是頂著壓力,愣是沒有讓一個新兵臉上被刺字。 南宋時期軍士的地位非常低,幾百年后影視劇里總是出現賊配軍這個詞,就是因為宋朝的軍兵大都是犯了錯被充軍的。 在被判罰充軍之后,就會在這人臉上刺字,以示這人是犯錯發配充軍的身份。 后來發展到很多軍隊都在軍兵臉上刺字,至此賊配軍這個侮辱性的稱號才傳開來的。 可以說宋朝總是打敗仗,一是因為朝中從上到下都是一群操蛋貨,更重要一點是宋朝對軍人的歧視太嚴重了。 這樣的朝廷,哪里會有軍人真心的為你買命! 就連現在的蕭琦為了能打贏,都得盡量招跟金人有仇,最起碼是仇視金人的才行。 不止這樣,還得默認他殺死金兵摸尸得來的銀錢都是他們自己的,加上自己高額的獎賞,這才能讓這支軍隊一聽說要跟金軍打仗高興的嗷嗷叫。 不能說全部,蕭琦覺得百分之九十的宋朝將領,來帶著這些軍兵去打仗,要不了多久就又成了場場都敗。 因為他們拼了命打贏后,好處都被官長拿去了,給自己剩下的連湯都不如,那誰還去玩命啊。 反正打贏打輸一個鳥樣,誰去玩命誰才是傻鳥。 蕭琦可是有夙愿任務的,他可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兵丁都不想用命。 所以蕭琦一直在暗中提高自己手下軍士的待遇,消除自己軍隊中那些軍士心中的郁氣。 其實這也是他的這些手下,愿意戰場上拼命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一個好官長,如果老打敗仗被上面治罪擼了,或是換走了,那他們的好日子也就沒有了,他們拼命的打勝不止是為了摸尸撈外快,還有就是能保住自己這個官長,最好還能讓他飛黃騰達。 那樣他們還能有更大的好處,不得不說蕭琦現在領著這支軍隊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 打仗贏了——蕭琦撈大頭(成車的繳獲)——下面的人撈小頭(摸尸撈外快)——蕭琦升官——這些統領、營官、隊將以及下面的軍士都水漲船高——蕭琦再大方的從繳獲中犒賞下面的軍士。 所以不要以為這些兵丁沒念過書什么都不懂,誰的心理都明鏡一樣。 那些太心黑的將領,幾乎每戰必敗,那些兵丁不只是想換個心沒他黑的將領來,估計也想著這貨最好被人家追上殺掉。 隨著行軍速度加快,蕭琦他們很快就占領了被金軍遺棄的兩座小縣城,蕭琦下令讓后隊那些歲數大的軍士每個縣城留下五百人和一些錢糧。 他們馬不停蹄的接著向楚州府城行去,走出不到二十里,漸漸的路邊開始出現金軍的死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