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進了城門,蕭琦目送張謙的轎子急匆匆的向著皇宮趕去,他看向旁邊那名被張謙留下帶路的小中官:“不知這位中官如何稱呼啊!” 那人慌忙行禮:“蕭大人莫說笑,小的張成,從小凈身入宮,張謙大人看小的可憐就收做了義子。” 蕭琦看著這個跟自己歲數(shù)差不多的小太監(jiān): “哦!張大人的義子,那咱們也就不是外人了,以后咱們兄弟相稱好了!” 張成連稱不敢,這小太監(jiān)倒是因為蕭琦對其這么客氣,給弄得感激涕零。 話說宋朝對他們這些人可是非常嚴格的,明清的時候包括唐朝,總能聽說太監(jiān)作亂,宋朝是唯一一個無論什么時候,太監(jiān)都沒任何特權的朝代。 宋朝從來不讓太監(jiān)摻呼朝政,連碰都不許碰,哪怕不小心碰了就會掉腦袋。 開國皇帝趙匡胤,一開始就對唐朝武將叛亂、太監(jiān)弄權,這兩件事情非常在意。 畢竟前車之鑒那可是血淋淋的教訓,所以從趙匡胤開始老趙家就對武將和太監(jiān),制定了非常嚴苛的管理制度,只要觸碰了紅線那肯定是要死人的。 就因為對武將和太監(jiān)太嚴厲,宋朝就沒有出現(xiàn)過一個太監(jiān)專權的事情。 當然也出現(xiàn)了岳飛那樣,只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被下獄冤死的事情。 不過時尚無論什么事情都是公平的,你把這頭壓得太低了,另外那一頭肯定會翹的老高。 老趙家倒是把武將和太監(jiān)給弄得生死兩難,但是那些文官可就牛叉帶閃電了。 據(jù)史料記載,宋仁宗趙禎有一個寵妃張貴妃。 張貴妃想讓自己的伯父張堯佐去當宣徽使,就總吹枕頭風。 趙禎覺得這事兒還不是手拿把攥,這天下都是我趙家的,一個小小的宣徽使而已,拍胸脯就許了自己親親小寶貝幫她辦這事。 結果到朝堂上一提,趙禎滿以為馬上就能通過,沒想到包拯一幫人堅決不干,那幫人和趙禎爭吵的非常激烈,包拯的唾沫星子都噴到了趙禎臉上。 最后趙禎愣是沒給自己親親小寶貝兒,把事情辦成! 這還不是最離譜的,有一次,趙禎得了重病。 一幫文官竟然要求到后宮去居住,美其名曰是陪伴皇帝,實際上是穩(wěn)定局勢,防止后宮作亂。 這種扯淡事情宋朝的文官都敢干,在其他任何一個朝代,有大臣敢這么干,那皇帝肯定都得把他們砍了,然后皇帝掐著日子,抱孩子去做親子鑒定去。 可就這么牛叉帶閃電的事情,后宮嬪妃和太監(jiān)都不敢反對,就連趙禎病好了后,都絲毫沒有責怪文官們的意思。 想到這里,蕭琦禁不住嘆氣:“特么的,穿越的姿勢不對啊,好想早穿些年月,跟那些家伙們一起在后宮住些日子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