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二位陛下請恕臣不敬,我朝為了防止藩鎮作亂,一直是抑武揚文,這藩鎮作亂倒是防住了。 可是也因為我朝抑武揚文,使得我大宋武力不彰,以致總是受外族欺辱。 但是朝中就真的安穩了么? 如今倒是沒了武將作亂,可是文官跋扈貪腐無能,可見任何事情都無法做到十全十美啊!” 蕭琦頓了一下:“恩師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永久的統制下去,倒是有了彪悍的國民和犀利的兵器,會讓那些君主更謹慎的處理朝政,不敢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情來,反倒是好事。” 看到兩位皇上面色尷尬,蕭琦給他們找了個臺階: “皇上與太上皇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這些事情,我大宋自建立以來,自太祖開始。 一直都是秉持著國家是皇上與群臣共治,每逢重大朝政皆由皇上與群臣商議后,才可實施。 我大宋的這項舉措是其他各國所沒有,可以說我大宋朝廷做的決策是民怨最少的朝廷。 陛下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解除大宋抑武過度,查處各地貪腐,大力發展民生。 提高匠人待遇發展出更犀利的武器則大宋無憂。” 趙構馬上搖頭:“其他還好,這防止武將在外權利過大,最后尾大不掉可是祖訓! 怎好輕易改得,可否不改這點啊!” “太上皇可曾想過,太祖他老人家制定這條祖訓的時候,我大宋戰無不勝。 如今宋軍屢戰屢敗,如若太祖他老人家得知如今的情況,怕是早就改過來了吧!” 不過蕭琦倒是沒有逼迫二皇,而且就算二皇想改變,那些文官也會極力阻止。 他們已經習慣對武將頤氣指使,這突然讓武將跟他們平起平坐,他們怎么會愿意! 蕭琦突然笑了:“陛下與太上皇不必擔心,即使兩位圣上同意改了這條。 在朝堂之上也未必就可以通過,臣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已。” 這趙構與趙眘二人,本來還想著不能輕易就改祖訓,聽了蕭琦的這番話,不禁一陣莫名的心酸。 這蕭琦說的對啊,這天下都是老趙家的說起來好聽,可是他們還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每次有什么想法,基本都會被否決,即便哪些大臣們同意通過,執行的時候也被那些大臣改得面目全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