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些操炮手只需把清膛后,把再次裝填好彈藥的火炮重新推到火炮發射口,就可以再次發射。 蕭琦這次建立的大宋新‘火神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為不會水的軍兵,他們全都以原‘火神軍’為主。 不過他們現在除了那些拋石機以外,開始接收比蕭琦裝到戰船上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炮。 畢竟裝在戰艦上的火炮是有重量限制的,而在陸地上就不同了,有了駑馬跟大車,別說一千五百斤,就是三五千斤的火炮也能拉著到處跑。 為了方便這些陸上火炮的使用,蕭琦同樣讓人給這些大炮做了炮架,不同的是,每個炮架都有兩副輪子。 一副大輪子,方便火炮卸下大車后,在平坦的地方拖拽,另外還有一副小輪子,方便在地勢坡度大的地方拖拽。 到了炮位之后,將炮架的輪子去掉,把炮架設到泥土夯實的炮臺上就可以了。 雖然那些泥土夯出來的炮臺,在開炮幾次之后就會被開裂,但是有炮架在,那炮位基本上撐到一次戰斗結束還是沒問題的。 蕭琦還讓‘火神軍’,無論官長還是軍兵,都注意總結改進心得,誰有好的建議或戰術被采納,那就升職加薪,外加獎勵。 戰船上的‘火神軍’必須都是海邊長大的,不但要會水,還要不暈船。 這玩意可不能馬上要跟敵人開打了,結果自己這邊的操炮手全都暈船不能開炮,那就太扯了。 遠洋水軍的戰艦上不光有火炮,蕭琦還下令,新建造的大型樓船上,也在甲板下面的船舷兩邊各開了十個炮位。 不僅有炮,還讓人在樓船的船頭跟船尾,加了左右各兩個共四個投石機底座。 平時這些投石機都卸下來在艙室放著,要接戰的時候,馬上將這四架投石機裝好。 當然投擲出去的也不再是陶罐炸彈,陶罐那玩意太容易碎了,在海上碰到個大風浪就能碎完。 蕭琦命軍中鐵匠澆筑能扣在一起的半球形鑄鐵圓球,雖然這玩意扣在一起,不可避免的會有縫隙。 但是蕭琦經過多次實驗,裝上威力大很多的黃火藥,扣好后被引爆的威力依然巨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