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告訴這些工匠,以后這樣的水動力作坊,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就是平時的時候可以正常運轉,有洪水的時候,要保證作坊不會被水淹。 還有就是水動力的傳導結構,要可以斷開,有洪水的時候,水流太急水車不能停下的時候,要可以把水車傳導動力的地方斷開,省的作坊里面出危險。 林林總總提了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蕭琦對那幾位工匠,特別是想出這個主意的工匠進行了大額獎賞,那名想出這個主意的工匠,也從正八品被提拔成了從七品的官職。 蕭琦非常明白,這些底層工匠的小智慧是非常管用的,而且他們因為一直在實踐中,所有的機械改進肯定是因為他們這些人的靈光一閃出現的。 因此,蕭琦再次在大宋鑄造局中的賞罰條例中,增添了對于那些小發明的獎勵制度。 這下那些工匠的積極性更是被提高了起來,新老工匠都慢慢的開始把他們以前在工作中積攢的小竅門,和一些節省人力物力的技巧報了上來。 大宋鑄造局短時間之內,就再次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不但原料被節省了不少,產量還提高了很多。 大宋鑄造局,在蒸汽機還沒有造出來的時候,就進入到了一個小跑前進的階段。 這個結果讓蕭琦非常高興,此時棉花雖早已傳入華夏很久,但是并沒有大規模的種植,僅是在邊疆地區有種植的。 蕭琦下令自己的封地和隴右都護府這些地方,讓他們在雨水不多的所謂干旱地區,大力開墾荒地種植棉花。 他可不想自己的動力和織布機都弄好了,可是棉花這種原料卻沒有,那就太扯淡了。 至于南方,這邊多雨,并不適合棉花的大量種植,而且這里的百姓一直對種糧有很高的熱情,突然讓他們種植不能吃的東西行不通。 不論什么時候,想讓人們的思想有所轉變,必須先讓大家看到好處才行,不然就只能強迫百姓去做,這個可不是蕭琦愿意看到的。 說起棉花種植,最適合棉花生長的地方是前世的新疆地區,那里的氣候適合棉花生長,產出的棉花是最好的。 可惜現在蕭琦沒有去把那里拿下的打算,路途太過遠遠,即便是拿下那里開始大面積種植,這時代的運輸就是個大問題。 這個只能將來自己的蒸汽機技術成熟了,煉鋼技術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到時候鋪設大宋第一條鐵路,解決了運輸問題再說。 想到運輸問題,蕭琦想起如今大宋的馬車還是兩輪的,因為四輪馬車無法解決轉向問題,所以華夏的馬車一直到清末還都是兩輪的。 想到這個,蕭琦馬上把自己關進書房寫寫畫畫,弄出了四輪馬車的結構圖。 雖然他對四輪馬車前輪的轉向并不了解,可是他可以做實驗啊! 拿著自己畫出的四輪馬車的結構圖,來到大宋鑄造局,找了幾位頂尖的木匠,讓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幾種圖紙做出樣品。 打造出來之后,蕭琦讓他們進行各種實驗,例如轉彎半徑,轉彎速度。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控制在馬車行駛的時候,讓兩個前輪不會左右亂晃,馬車在高速行駛的時候倆前輪左右亂晃太容易翻車了。 經過眾多工匠多次實驗,不知道到翻了多少次車,還傷了兩個駕車的軍兵,才算把前輪不會亂擺的問題解決。 接下來蕭琦就想著,著手改進大宋馬車運輸的情況,改成四輪馬車以后,馬車能有更大的裝載量拉的更多,那車軸和車輪就必須要進行改進,不然半路太容易出問題了。 蕭琦再次鉆進書房開始設計鋼制車軸和車輪,鋼制車軸好說,大不了多用些鋼材使得車軸粗一些省的斷裂。 車輪就麻煩了,用料太多加上車軸會太重,用料少了又容易斷裂,最后蕭琦只好決定把原來的木質車輪做的更粗壯一些,車輪關鍵的地方全都鋼鐵。 有些事情一旦有了開頭,難題就一個接一個的到來,這些都設計好了之后,蕭琦又開始對車軸和車輪連接處發了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