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開始便是一段長達幾十秒的,女聲吟唱,就是“啊、咦、喲、喂”反復的這幾個音。 對海菜腔頗為了解的小寒,開口向眾人解釋道:“彝族海菜腔篇幅較長,是套曲式結構的大型作品,主要由拘腔、正曲子、白話三個部分組成。現在唱的這段便是拘腔。” 聽到這,政府的陪同人員也開口介紹道:“海菜腔現在已經被列入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這兩位便是我們的海菜腔的傳承人,李懷秀和李懷福老師,多次上過央視表演! 現在唱拘腔的真是李懷秀老師,拘腔,是在彝族海菜腔演唱的起初,大家互相謙讓,表示對別人的尊重。 在拘腔當中,有幾行是無詞句,它們沒有明確的含義,發出來的啊或咦通常起到信息延緩的作用。等到把較長的無詞句唱完了,才悠悠緩緩中唱出有詞的語句。” 聽到這,老豺打趣道:“這不就是說唱里面的,喲喲、切克鬧么?” 他這個理解沒錯,但卻把身邊的一眾人都給逗笑了。 緊接著女聲開始進入正曲子,但由于全是彝族話,一眾人都是聽得云里霧里的,但卻掩蓋不住,這曲子本身極高的音樂性。 就這這時,小寒再次開口了:“剛這個是正曲子,是彝族海菜腔的主要部分,由七個小腔組成,唱完七個小腔,曲子也到尾聲,轉而進入白話。 每個歌手唱彝族海菜腔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首曲子,二十八個字表達的是歌唱者的主要思想,因歌唱者不同,這首小詩的內容不同。歌詞可以改變,正曲子的字眼安排的基本結構卻固定。 曲子的四行二十八個字,分開安排在七個小腔之中,在各小腔之中唱到這二十八個字中的某一個字眼時,叫做點字眼,曲子點的字眼有嚴格規定。 字眼表現的是人的思想,但為了更充分的表達情感,還要從字眼里轉到腔調上來。 這樣,通過點字眼的方法,在零碎中把二十八個字加到歌曲中,既有了內容的表達,又在腔調中有了藝術的韻味。” 聽完這個解釋,藍成山開口了:“這是不是就有點我們老祖宗的詞曲的那個意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