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些古人的遺骸,他自然是不會去碰的,有考古隊的專業人員去進行收斂,他拿著電筒四處查找了一會,對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開始認真的觀察起來。 看了一會,他用系統鑒定之后,便出聲喊林松過來。 然后裝作不確定的問道:“林館長,你看這是不是青銅器,都和這個鐘乳石長在一塊了!” 林松蹲下身子,看了之后深吸一口氣道:“快來兩個人,這有大發現!” 聞言便有兩個工作人員跑過來,當看見嵌在鐘乳石壁里的東西時,幾人都是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見一個似禽非禽,似鳥非鳥的器物半露在石壁之外,大家都在腦中自私的思索,這東西到底是什么。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再次打斷了眾人的思緒:“這還有一個,看著像是個燈俑。” 公孫昊的目光瞬間被吸引過去,只見這個燈俑同樣是被半嵌在石壁之中,不過好在這個燈俑的面子朝外,以至于能讓眾人能夠一眼就判斷出是個燈俑。 只見這個燈銅俑燈燈座主體是一個飾漢代服者,戴帽,頭頂一燈,雙腳跪地,兩肩伸開上曲,手持兩燈,呈對稱狀,整個形體為“十”字形,上部呈山字狀。 燈為一跪坐裸身男俑,雙手分別執一燈盞,頭頂一燈盞,燈盞為直圓柱體燈柱(燈座)及直壁圓燈盤組成,燈盤的正中部位均有一直立釘形盞心(燭釬)。 男俑面部呈現出突出的眉骨,眉毛為左右眉延伸至眉心相連。眼窩較深,雙眼較大,眼眶呈尖角橢圓形,眼眶線條刻劃較深,眼球中部呈一條突出橫貫眼角的脊狀線條,鼻子高挺,鼻頭非常大,在整個面部非常突出,呈現出少數民族面部特征。 看到這個燈俑的服飾,林松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溶洞遺址的年代基本上可以斷定是漢代無疑了。 他激動地說道:“看到這個服飾,基本可以肯定這東西是漢代的無疑了。男俑腹部系腰帶,腰帶交叉與腹前,系一枚圓形扣飾。男俑的面部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征,裸體跪坐俑也是漢代胡人俑燈的慣用形式。 這件男俑銅燈無疑是漢代典型的胡人燈,但胡人燈的族屬還存在許多爭議,有西域諸國的胡人說、南海諸國的胡人說和海外胡人奴隸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