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國子監甲等班里議論紛紛。 有學子朝太和殿的方向,拱了下手才問道:“諸位猜一下,圣上傳羅同窗覲見能為何事?” “我猜可能和前日議題有關吧。” 這話讓許多人沉思起來。 也回憶起在前天,先生有隨堂考問他們,圣上遇襲一事,如若他們已經是官員應當如何建議? 那時,羅峻熙曾言, 打仗可不是只要給敵寇打服就行。 只有武力和經濟制裁雙管齊下,才會動其根本,要擅于運用羈縻政策。 羈,用軍事壓力加以控制。 縻,經濟和物質利益。有時可以用這個安撫,有時可以用這方面打壓, 這是羅峻熙的觀點。 為此,羅峻熙當堂甩出一個不知道他是什么時候寫的賬本。 敵國離不開我朝什么地產, 那是他們的必需品。 而這必需品在我朝還賣的極為便宜,他專挑這種舉例。 賬本上記載各式琳瑯賬目。 如若啟用縻制裁,我朝用敵國的必需品比如大白菜換取戰馬,能幫國庫省下多少銀兩。。 這次只要能讓對方認下這種制裁,不出六年,我朝戰馬大致會擴充到多少數量。節省開支相等于充盈國庫,銀兩數目龐大。 為此,當堂有其他學子很是氣憤道:“那叫敵國謀害圣上,是圣上!你怎可為區區戰馬就如此沒有出息?依我之見,就該打得對方俯首稱臣進貢,不比你賣大白菜強?” 說這話的同窗,語氣中帶著滿滿的不屑,就差口出不遜難怪羅峻熙會有從商的岳家,眼里就只盯著那點兒銀錢。 可羅峻熙卻面色不變。 他像一個報數據的工具人般, 報出北方大戰,我朝損失了多少人馬、錢糧, 冷靜闡述我們是不是還有能力大動干戈? 區區戰馬?好大的口氣, 務實些吧。 他全面分析一番南面戰局并不如表面那么平靜, 南面又會不會趁此偷襲等狀況。 到時候南北如何同時出兵,后勤供應如何保障,邊疆百姓本在上一次大戰中沒緩過來,還讓他們活不活了?撤離又要往哪里轉移?朝廷又要出多少人力財力。 綜上所述,在自身不夠國富民強時,想讓對方直接俯首稱臣還差著太多火候,而賣給敵國“大白菜”就不一樣了。 朝廷省下往年高價購買戰馬的錢糧,用來減免賦稅鼓勵更多的農民開荒,能用銀兩補給邊疆百姓,百姓就能填飽肚子,三年后,我朝又會有多少荒地變耕地,多產出多少糧食。 換句話講,就這,還得靠剛剛過去不久的北方大捷的震懾力,以及言官是否有能力談得下來。 而越是隨著羅峻熙的講述,甲等班的學子們越是心里發堵。 只因這些數字,沒有務過農、沒有結結實實去過戰場,不是帶兵武官的文人學子們能得知的。 誰不知道出兵才會一勞永逸,可這里面夾雜著太多太多的事兒。 然后羅峻熙就被在窗外聆聽的祭酒大人叫走了,半天沒再回來。 聽說在那半日里,祭酒大人押著羅峻熙“做文章”。 難道羅峻熙有機會面見皇上,是國子監祭酒大人引薦的? 沒錯,是這位引薦的。 但這位大人此時很擔心羅峻熙太過年輕,見皇上容易胡說八道。 畢竟,百姓中有句老話兒講得好,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