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武俠風潮-《完美人生》
第(3/3)頁
趙小果像捧著人參仙果一樣把書接過來,講臺上老師講得是ABCD,臺下他看得是眉眼飛動——臥槽,段譽這運氣真牛逼!這個木婉清好漂亮,好單純,要是我們班的王雨萌也跟她似的就好了,誰先拉到她的手,她這輩子就嫁給誰!那我非得第一個沖上去!老劉塊頭兒比我大也沒用,真到了那時候,論的是誰靈動,他肯定弄不過我,王雨萌一準兒是我的!
看著看著,他居然一不小心笑了出來。
幸好,講臺上老師正在寫黑板,他們又是坐在倒數兩三排,老師沒在意,成子就趕緊碰碰他,一臉的眉飛色舞,“好看吧?”
趙小果趕緊點頭,成子心里癢癢,忍不住劇透,“后面更好看,段譽得到了六脈神劍,特別厲害!”
趙小果有書在手,勉強答應一聲就算,還是繼續低頭看書,旁邊人忍不住了,小聲問:“六脈神劍是什么?”
成子立馬得意地要開口,正好老師寫完了黑板,回過身來繼續講解,他們身前的同學對于他們老是交頭接耳,也已經頗有不滿,他只好收聲,拿作業本翻到最后一頁,寫上“六脈神劍”四個字,又在下面寫:天下絕學……
看得一同購書但只出了四塊錢、所以不得不最后一個看書的那位,忍不住更加的心癢難耐!
…………
學生從來都是武俠小說的重要讀者之一,但學生一般情況下都很難成為購買武俠小說實體書的主要力量。你說音樂專輯,CD也好,磁帶也罷,其實并不比一本書便宜多少,但家長們普遍認為,聽歌雖然對學習沒太大幫助,畢竟只是下了課放了學聽聽,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大人還聽呢,怎么不叫小孩子聽?
但武俠小說不一樣!
中國人自來就有愛看小說的習慣,自《搜神記》起,比較早期的各種志怪小說,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并不罕見,到了明朝順朝時期,小說作為市民文學的主體,更是蓬勃興起,尤其明朝作為古典小說的巔峰,一舉奉獻了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金瓶梅》。
文學價值有多高什么的先擱一邊,它們首先有一個好故事,讓當時的讀者非常喜歡、非常愛看,這才能在一定范圍內有了名氣,再然后才談得上其文學性。
畢竟,說到底,小說寫出來是給人看的,尤其在小說的誕生之初,就更是寫了給明朝的那些新出現的市民階層看的。
到了順朝末年,國朝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但文學卻在這般亂世煥發出極大的生命力,時代之交,新舊陵替,各種思維、各種思潮此起彼伏,小說創作的思路,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由《劍俠豪俠傳》而起,近現代仙俠小說肇興,而由同時期的《戚少保平倭傳》開始,近現代武俠小說開始出現。
四十年代之前,武俠小說勢力仍然微弱,但經歷二三十年斷層之后,武俠小說在六七十年代又復大興,至七八十年代,名家輩出。
基本上來說,當下在2000年這個時候,四十歲以下的人,尤其是男性,幾乎是十個里頭有九個是看過武俠小說的。
甚至不夸張的說,正是當下三四十歲的這一代人在當年的追捧,才是武俠小說得到極大繁榮的根本原因——當下的武俠電影、武俠電視劇的持續火熱,其實只是武俠小說大熱的一種延續罷了。
但就是這批年輕的時候自己也很喜歡看武俠小說的人,等他們成長為一家之主,有了孩子,卻嚴禁自己的孩子看小說!
還買?門兒都沒有!
那都是閑書!
現在想來,想當年老子要不是沉迷于武俠小說,我會連個公立大學都考不上?難不成你小子還想跟你老子我當年似的?
于是,一所學校門口有至少一家的租書店,已經是學校標配。
不讓買,我就租。
租不著,我就湊錢買!
然后,當憑借著一本《射雕英雄傳》在武俠小說讀者中創下了諾大名頭的金鏞又出新書,可以說,自《天龍八部》剛一上市起,像趙小果他們湊錢買書這樣的事情,就在全國各地普遍地發生著。
但這還不算出奇的,出奇的是,沒幾天的功夫,很多要么租書、要么被迫用零花錢湊錢買書看的孩子們卻突然發現,自己家里竟然多了一本《天龍八部》,一問才知道,老爸居然也愛看!
***
今晚有第二更,大約在十點半前后。
另外,再次求關注公.眾.號,請搜索“刀一耕”。嗯,一言不合就開車的那個人就是我啦!你們老是不關注,我那么少人,就老是忍不住在章節末尾騷擾你們,多不好,順手關注一下唄?你不費事兒,時不時還能看到點好玩的,我也多了個能跟別人吹牛.逼的資本,多好啊!(未完待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青河县|
舟曲县|
九寨沟县|
潞西市|
德化县|
吉隆县|
湘乡市|
正蓝旗|
安远县|
盐山县|
韶山市|
天台县|
会泽县|
吴桥县|
沁水县|
酒泉市|
靖江市|
大庆市|
合作市|
平谷区|
庐江县|
静海县|
新巴尔虎右旗|
磐安县|
莱阳市|
越西县|
石柱|
濉溪县|
台北市|
泽普县|
揭西县|
长宁县|
大名县|
呼伦贝尔市|
青海省|
儋州市|
察隅县|
万安县|
瑞金市|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