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而,不管林廉多么的郁悶,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計劃中,十五萬兩銀子用不完,還會剩下不少。 可現在,他只能多花銀子。 除此之外,還得將原本的自愿干活兒變成了強制性的役差。畢竟,沒有去往黎南國的人,都是偏懶惰的。 想要這些人自愿干活兒,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在官府的強制命令下,又有不算廉價的工錢可以拿,平遠縣的河堤終于開始修繕。 工程開始的那天,林廉則帶著人到了崖上村。 經過幾天的調查,他已經明白,造成她現在無人可用的根本原因,還真的就是蘇舞的告示。 其中,也有一點兒蘇耀順的原因。 畢竟,如果去黎南國沒有搞頭,這崖上村的蘇氏族人,不會一股腦地往那邊跑。 有了崖上村蘇氏族人的帶頭作用,又有宋家溝一幫人的跟隨,這事兒就形成了連鎖反應。等到越來越多的人往黎南國去,平遠縣各個村子也就被帶動了。 事實上,被帶動的不單單是平遠縣的百姓,臨近的幾個縣的百姓,也都在有樣學樣。 町照府在這一次的暴雨成災中,大半地界遭了災。 知府顏克微也在尋思著以工代賑的善后補救,然后,他遭遇了跟林廉一樣的窘況。 有錢有糧就是沒有人! 顏克微作為知府,在發現異常后,就給下面的縣令們去了書函,然后就從平遠縣令林廉這里得到了一個差不多的真相。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顏克微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憂心。 高興的是,治下百姓如果能從黎南國多種一茬莊稼,就解決了之前水災的影響。可憂心的卻是,萬一百姓們覺得在黎南國種地更有前途,他們會不會拖家帶口地搬去黎南國。 作為地方官員,轄區的戶籍人丁數,也是為官考核的一大指標。 顏克微發愁,林廉更發愁。 因為,平遠縣是重災區,去往黎南國的百姓比例也是最高的。 這要是百姓去了黎南國后動了搬家的心思,他的考評,連及格都困難。 想到之前蘇舞幫他解決了差錢的問題,林廉只能再次找上蘇舞,希望她能再給他出個主意,至少讓他的考評不至于太難看。 “下官林廉參見長平公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