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一次論道,天元道君僅僅只是大羅九重天,所能涉獵的蒼穹仙道道法有限,鎮元大仙對大羅十重之后的內容也很感興趣。 “源思英兒,巴巴西洛著,雪陸文兵。哈虎文英,星爾吉近,斯古耳......” 天元道君講述著蒼穹仙道對天地大道的理解。 這種理解,和鴻鈞仙道雖然是大相徑庭,但是卻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所闡述,讓鎮元大仙耳目一亮。 他的修為,就是圣人講道,對他的修為都沒有幫助,他需要的,是見識更多的道理,吸納它們,以提升自己的修為和境界。 修道到了頂峰,就不再是修行法力神通,而是修煉道理。 “天道變化,消長萬匯,契地之力,乃有成爾。天貴而地賤,天動而地靜,貴者運機而賤者效力。上有其動,而下行其地矣。” 蒼穹仙道所理解的天道,不是世界意識,也不是某一位大能,而是由所有生靈和世界意志結合,誕生的玄妙產物。 通常說的天道人心,天道由人心而生,因人心而變,在某些情況下,天道就是人心。 鎮元大仙沒有聽過關于天道來歷的闡述,因為天道就是鴻鈞道祖,鴻鈞道祖再想傳道,也不會拿自己當素材,把自己的前世今生事無巨細的告訴其他人。 正因為如此,鎮元大道聽得十分專注。 百年之后,論道鎮元大仙給天元道君講述。 “地形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極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 鎮元大仙的修為高了天元道君不止一籌,所以,他的講述就比天元道君要精彩。 天元道君盡情吸收著鎮元大仙修行的精髓,對他來說,沒有什么是無法理解的。同為大神通者,鎮元大仙就算把自己的核心道術都講述出來,也難不倒天元道君。 在這個過程中,他取出了女媧娘娘傳授的玉簡,在圣人妙音中,和鎮元大仙展開了論道。 時光荏苒,一場論道,進行了足足五百年。 五百年,桑田滄海,頑石也長滿青苔,當論道結束時,五莊觀外的世界,進入了冬季。群山之中,冰雪覆蓋,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哈哈哈哈!天元道友,蒼穹前輩的道行確實高深。貧道遠不如他?!? 鎮元大仙開懷大笑,他感覺到,自己修煉到了頂峰的境界,開始松動了。 大羅十二重之上,圣人之下,無數的大神通者都探索過這個境界,他們一次次沖擊,一次次嘗試,終于還是失敗了。 看了看鎮元大仙,天元道君心中沒有絲毫情緒。 他早就知道大羅金仙境界不可能只有十二重,其上必定有第三十重,三十一重,...,第兩千重,第十二萬九千六百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