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傅松還真不知道,搖了搖頭:“為啥?” 宋新明指了指自己的腦袋:“這里拎不清,還有技術(shù)也不行,眼皮子太淺!” 傅松被他勾起了好奇心,連忙追問:“怎么說?” 宋新明說:“那些老果園短的將近二十年,長的三四十年,都是些老品種,像大國光、小國光、青香蕉、紅香蕉、黃元帥、秋花皮、紅玉,雖然產(chǎn)量高,但潛力基本到頭了。要是我承包了老果園,我馬上就嫁接新品種,紅富士就不錯,農(nóng)技站的技術(shù)人員說紅富士產(chǎn)量高,易保藏,銷路好,價格也高。今年冬天嫁接,管理跟得上的話,明年就能結(jié)果,后年就能豐收。像他們這樣守著一畝三分地不思進(jìn)取,我敢打賭,不出幾年就得抓瞎。” “行啊,三姐夫!居安思危才能走得遠(yuǎn),你能這么想我就放心了?!备邓沙Q起大拇指。 經(jīng)過宋新明的提醒,傅松突然意識到自己之前陷入了一個誤區(qū)。 80年代沐城地區(qū)種植面積較大的蘋果品種不是紅富士,而是國光、金帥這些本地品種,直到進(jìn)入90年代,紅富士才成為沐城地區(qū)的主要蘋果品種。 再加上管理技術(shù)落后,產(chǎn)量根本沒法跟十年后相比。 宋新明擺擺手:“自己瞎琢磨的,你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傅松可不認(rèn)為宋新明只是瞎琢磨,這個三姐夫可是很能干的。 前世宋新明最早開始種蘋果,接著種桃樹,后來種車?yán)遄右簿褪谴髾烟遥俸髞矸N大棚草莓。 等到政策放開,允許土地流轉(zhuǎn),又跑到荷北租了一百畝地,就近供應(yīng)京城。 可以說,宋新明的闖勁兒十足,而且眼光也不錯,很會把握時機(jī),每次都踩著點進(jìn)入新行當(dāng)。 傅松又問:“紅富士去年的收購價多少?賺了多少?” “一斤四毛六,毛收入六百來塊,至于純利潤,也就剛回本。” “四毛六?我在沐城買一斤紅富士都得一塊四一塊五,這他娘的也太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