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肉爛在鍋里-《重啟激蕩年代》
第(1/3)頁
這時候蘇強三個人走了過來,曹建民道:“種的是棉花,長勢不太好,今年秋天肯定欠收,不過聊勝于無,這兩百多畝地估計能產五萬多斤棉花。”
“這個產量有多低?”沐城是不種棉花的,傅松對棉花不太了解,而且今天是第一見到棉花幼株。
曹建民道:“國內高產棉花一般為畝產七八百斤,中產畝產五六百斤,低產畝產三四百斤。這塊地畝產最多兩百斤,不能再高了。”
蘇強說:“一號試驗田代表的是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壤,是所有試驗田中條件最好的,明年基本上能把鹽分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只要肥力跟得上,后年就能大規模種莊稼了。”
傅松跳下路基,來到試驗田里,蹲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搓,果然是砂壤,“這種土壤大概有多少畝?”
馮保國道:“將近兩萬畝,都在內陸地區,離海岸線較遠,地下水位比較低,受海水倒灌的影響較小。”
“兩萬畝?曹教授,您覺得這片土地種什么比較好?”
曹建民說:“我有兩個建議,一個是繼續種棉花,但棉花對地力的破壞比較大,需要注意培肥;一個是種耐鹽苜蓿或者多年生耐鹽植被,這樣不需要投入太大,就能夠為土壤提供足夠的腐殖質,達到培肥的效果。”
傅松苦笑道:“一個是馬上就能有收益的的,一個是長期見效的,曹教授,您可是給我出了個大難題啊。”
曹建民不厚道地笑笑,說:“其實種棉花的效益并不高,現在棉花也賣不上價錢。”
傅松知道曹建民說的是事實,這年頭原材料價格普遍偏低,而工業品價格卻高得離譜,這就是所謂的工農業剪刀差。
這也是為什么傅松堅持做農業的同時,還要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無論是飼料加工還是水果深加工,都是為了補齊單純做農業的短板,提高投入產出效率,降低經營風險。
傅松突然想起一件事,回頭問于升:“咱們沐城紡織廠現在效益咋樣?”
于升算是沐城紡織廠的子弟,但對紡織廠的怨念不輕,撇撇嘴道:“半死不活,工資都發不出來,哼,早晚得關門倒閉。”
棉紡廠的效益差,無非是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只要熟練工人還在,等更新設備,引進技術后,效益自然就會好起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常山县|
米林县|
西峡县|
关岭|
龙川县|
天峻县|
兴和县|
大渡口区|
北宁市|
封丘县|
香格里拉县|
饶平县|
桃园县|
沛县|
绍兴市|
绍兴市|
蒙城县|
泰宁县|
鄄城县|
汉川市|
安新县|
叶城县|
阿拉善左旗|
杨浦区|
运城市|
桂林市|
航空|
庄浪县|
咸丰县|
镇赉县|
会泽县|
都匀市|
龙井市|
涟水县|
广西|
韶山市|
五台县|
长寿区|
宜兰市|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