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的消息總是傳的很快。 元瀟明對孟如青睞有加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后宮,所有人都以為孟如這是要得勢了。 孟如自己也是這么以為的,所以,在聽到元瀟明晚上宿在了左瑜的宮中時,他并沒有太多的嫉妒,反而覺得這是陛下在安撫鳳君的情緒罷了。 因為第二天,元瀟明便去了元陽宮孟如那邊坐了坐。 雖然只是陪著孟如吃了一頓飯,沒有做其他的,但是放眼整個后宮,除了鳳君以外,誰還有此殊榮能和陛下一起用膳呢? 當然了,長公主是可以的,但她畢竟是陛下的妹妹,與后宮那些男人構不成什么競爭關系。 是以孟如便成了大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都是后話了,遠在觀潮寺的元梨月不知道宮中已經發生了這般變化。 她還在為祭秋神的大典而頭疼。 那倒霉的悟明大師,咎由自取,瞎了只眼睛,雖然大快人心,但到底祭秋神一事沒有了正兒八經的主持人,還是有些不方便。 于是元梨月便把觀潮寺里德高望重的幾位大師都請來了,想問問他們有沒有熟悉祭秋神流程的。 問了半天,最后只有一位年紀比較大的大師,算是比較清楚整個的流程,因為他是悟明的師傅。悟明所掌握的一切都是他教的。 就是這大師啊,年紀實在是太大了,連眉毛都白了。 走個路都有些費勁,讓他主持完一場大典,實在是難為他,不過眼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于是元梨月單方面和福王,寧王商量了一下。 讓大師只主持灑圣水的環節,之后的環節就免了。 因為今天時間比較急,下午的大典耽擱不得,事急從權也只能這樣,好在今天沒有那么多繁瑣的事情。 福王和寧王也沒有什么異議,至于明天的,只要讓大師和其他人交代一下便可以了。 下午的時候,大臣們穿著素衣,個個面色嚴肅的站在廣場上,等著元梨月的到來。 元梨月在知秋和解夏的攙扶下走過來的時候,明顯發現今天的氣氛和往常不太一樣。 以前就算自己來的時候,眾人也還是會竊竊私語,雖然聲音不大,但還是有的,然而今天卻沒有一個人吱聲,整個廣場寂靜的落針可聞。 她的嘴角不由得彎了彎,這是因為今天出了事,所以個個都夾起尾巴做人了? 沒心思理會她們,元梨月在中央的蒲團上跪好。 大臣們紛紛效仿,雙手合十,十分虔誠的等著。 年老體弱的大師帶著一群年輕的小弟子們依次走過來,在每個人的面前站定,他們每個人的手里都端著一個白色的瓷瓶,瓷瓶里插著一根纖細的梧桐枝。 元梨月抬起頭,看著大師,“可以開始了。” 大師點點頭,伸手從瓷瓶里拿出梧桐枝。 梧桐枝的尾部上還滴著水,大師就用滴水的那一端,在元梨月的眉心點了一下。 一邊點還一邊念念有詞的,但是因為他的聲音實在太小,就算元梨月離他那么近,也沒聽清他究竟是在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