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1/3)頁

    石亨無法決定他妻兒的死活,只能把書信送往京師,請陛下圣裁。

    他寫了一封極長的奏疏,將河套地區的諸多情況都寫到了奏疏里。

    他很慶幸,陛下允許使用俗字俗語,放在正統年間,他都沒法寫奏疏,只能讓人代筆。

    石亨再次感慨,于謙的運氣真好,在景泰年間做勛臣,是件輕松的事兒。

    奏疏很長。

    首先就是徐有貞治水有方,還發明了不少水利器械,用于治水。但石亨在奏疏里,更多的表示了自己對徐有貞的擔憂。

    徐有貞最近在準備一個超級大工程,他在準備修一條長達三百六十里的人工渠,這個人工渠共計有三百多條支渠,建成之后,能灌溉八萬頃田畝,要建一座長達三百步的攔河閘,號天下第一鎖。

    徐有貞請三百萬銀幣,督造這個水利工程,他揚言此渠三年之內建成,則河套立刻成為塞上江南,大明北方糧價立刻降至五錢之下。

    徐有貞還在勘察,一步一個腳印,在圖紙上不斷的描繪著他看到的藍圖。

    不僅如此,徐有貞還說,若是陛下不肯給錢,他也有點辦法,就是窮耗民力,不過需要三十年之期。

    這條人工渠名叫景泰安民渠。

    論拍馬屁,石亨誠不如這幫讀書人!人家是專業的!他只是中途出道!

    看看人家多么淺顯易懂,多么直白!

    這條渠是大皇帝陛下為了安民修的!

    飲水澆灌時,不忘引渠人。

    石亨對這條景泰安民渠持贊同意見,哪怕是花點,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其次就是蒯祥在勝州督辦的勝州廠正式開建了。

    幾乎和石景廠相同的配置,屬于大明的官冶所,這官冶所燒燋、煉鋼、制造農具工具,安定民生之上,會有極大的貢獻。

    而且這個官冶所的優質鋼材,會通過官道驛路送至京師,鍛造大明所需甲胄等物。

    還有關于河套地區的官道驛路,也在風風火火的建設之中,一共八百里溝通規劃、五原、朔方、勝州、靖虜府官道驛路,已經開始了主干道的修繕。

    靖虜府的官道會和寧夏衛官道驛路溝通,勝州官道驛路會和榆林衛溝通。

    石亨也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兒,那就是人口遷徙。

    自從大明得勝的消息傳到了山西和陜西之后,有很多百姓的心思動了起來。

    河套富碩,一些陜西的百姓,想要從寧夏衛和榆林衛入河套,從山西殺虎口,陜西府谷口,分批入河套。

    石亨拿不太準,現在在放任自流,請求朝廷定奪此事。

    還有就是關于鈔關折銀,解運京師,第一批二十萬兩已經上路了,會有十萬兩進內帑,十萬兩進國帑。

    石亨不是李賓言,自然不會讓陛下設一個河套鑄幣所這種事,銀幣乃是朝廷權力,哪怕是麻煩點,銀子送至京師,然后再支取銀幣。

    這是朝廷體統大事,他是不會隨意評論朝政的。

    河套整體,欣欣向榮,百姓情緒還算安定,四威團營在河套足矣。

    當然,他在另外的一封奏疏里,也為賽因不花陳情,尤其是婦孺殷氏之事,賽因不花投敵,乃是死罪,這是毫無爭議的。

    可是婦孺和孩子呢?

    這是件棘手的事,尤其是涉及到了和林的情報,他拿不準,請陛下定奪。

    石亨的奏疏走的很快,在過年前,送到了京師。

    朱祁鈺收到了奏疏,看了許久,然后叫來了盧忠,緹騎專門負責督辦奸細一事。

    “賽因不花有沒有跟隨瓦剌人入京來?”朱祁鈺認真的問道。

    盧忠搖頭說道:“并沒有,喜寧之后一直是韓政,賽因不花投敵之后,就一直在集寧,隨后跟隨瓦剌人去了和林。”

    “也未曾聯系中國某人嗎?”朱祁鈺眉頭緊皺的問道。

    他首先要確定賽因不花做了那些惡,才能決定這婦孺的下場,但是情況似乎有點變化。

    盧忠搖頭,大明抓了很多的奸細了,連喜寧、小田兒這一脈都給他抓干凈了,賽因不花做了什么,沒做什么,一清二楚。

    尤其是韓政等一系列的人相繼落網,賽因不花的確是投敵了,但是既沒有為瓦剌前驅,也未曾為瓦剌畫策,更未作惡。

    朱祁鈺看著手中奏疏搖頭說道:“這當貳臣賊子都卷成這等模樣了嗎?得給大明交稅,才能當下去嗎?”

    他略微有些無奈,這也算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了。

    朱祁鎮搞出了四禍齊出,山外九州的將領惶惶不可終日,賽因不花選擇了不忠不義不孝的道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亚东县| 大新县| 阿拉善左旗| 布尔津县| 平陆县| 漳浦县| 德庆县| 元谋县| 岚皋县| 鄂托克前旗| 奉化市| 罗田县| 永寿县| 永兴县| 通山县| 肃宁县| 英超| 潜山县| 灵丘县| 关岭| 屯门区| 花垣县| 云林县| 无为县| 康平县| 盐源县| 巢湖市| 内江市| 朔州市| 中江县| 靖宇县| 濮阳县| 浏阳市| 龙井市| 毕节市| 临江市| 连平县| 青海省| 沈阳市|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