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兩百七十節 闖宮-《這個異界需要革命》


    第(1/3)頁

    魏保告訴太后,太學師生大早圍堵宮門,學正孟曾高舉一桿大幡,上書“欲救天下公義者會此下”,上萬太學生立在幡下,甚至有不少官員加入其中,文武百官被攔在宮外,六部尚書不敢越雷池一步。

    魏保詢問,要不要去通知朝官從側門入宮。

    太后搖頭。

    此時上朝的鼓聲響起,每一聲都打在太后心中。

    魏保皺起眉頭,惱恨這鼓聲不識相。

    結果聽到太后平靜的口氣:“上朝!”

    上朝?文武百官都被攔在宮門外,上朝跟誰議事?

    見太后堅決,魏保不敢反對,命儀仗準備,太后上朝。

    ……

    太學完全亂了,所有人都無心讀書,緊張的空氣在傳染,仿佛天下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書桌。

    昨夜,太學生要伏闕的消息已經傳遍太學,三更,學正舉幡在太學中行走,五更,儒家八千弟子,還有墨家數百人跟隨大幡直赴宮門。

    劉知易沒有跟著這些學生去闖宮,而是跟著祭酒去了刑部。

    呂公昨夜回來,拜托他要跟著祭酒。

    跟著竹杖芒鞋,破衣爛衫的祭酒,一步一步朝刑部走去,劉知易越看這老者越熟悉,他想起曾經在太學里見過這老者一面,當時他出了宿舍門,老者在對面的墻根下。劉知易沒想到,這個乞丐一樣的老頭,竟然是太學里的祭酒。他當時還以為是墨家的師長。

    雖然想起了那一面之緣,可熟悉的感覺還是撓著他,仿佛他們之間,還有更深的淵源。

    劉知易猛然驚醒,對沉默不語的祭酒說道:“祭酒。您十五年前是否去過十里亭?”

    祭酒心情沉重,無心說話,但這一問,喚醒了他一些陳舊的記憶。

    那時候他還年輕,做了祭酒沒多久,意氣風發,在朝中跟徐謙守望相助,他以為可以糾正桓帝朝昏聵的局面。

    祭酒看著年輕的讓人嫉妒的面孔,突然也感覺到了一股熟悉。

    “你是那個孩子?”

    祭酒驚訝。

    劉知易笑道:“鵝鵝鵝,正是我!”

    祭酒啞然苦笑,他遍訪天下,探求名詩,卻不想,他還沒生出開創詩道的時候,就已經跟世間最好的詩人錯過了機緣,難道上天注定要他詩道不成?

    那年,他偶爾聽說,北陵縣,望京鄉,十里亭有一孩童,只有五歲,出口成詩。做出一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被傳為神通。

    當即視作讀書種子,親自找到這個孩子,親自為他講解儒家經義。本以為神通會很快開悟,可一番辛苦,神通卻逐條駁斥他的道理,將他氣的怒氣上涌,以為這孩子絕無儒家天賦。這才放棄。

    “學生劉知易,謝先生幼年指教。可惜當時少不更事,不解書中大義。”

    劉知易十分恭敬的向祭酒下拜,一直以來,他都沒想過,他錯過了多大的機緣。原來當年為他開悟的那些名士,竟然有太學的祭酒。

    他拜的不是祭酒這個人,拜的是一種精神,他們不為私利,只為這天下的才華,聽到鄉野有神童,主動前去指導,有教無類,這是師道。儒家所有的道理他都可以不認,師道他必須得認。無私為學生傳道受業解惑,將人類的智慧一代代傳承,正因為這種精神,人這個沒有利爪尖牙的種族,才能戰勝虎豹豺狼,在大自然里優勝劣汰,成為萬物靈長后,也不會迷失,繼續在天地間砥礪前行。

    祭酒嘆息一聲,扶起劉知易:“我認你這個學生,你認我這個老師否?”

    祭酒聲音悲嘆。

    劉知易再次躬身:“弟子五歲時,老師為我開悟之際,便將先生視作老師矣。”

    祭酒點頭:“好,甚好。不想老夫將死之際,還能得此傳人,老天待我不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客服| 韩城市| 乌兰察布市| 碌曲县| 浮山县| 阿荣旗| 浙江省| 松江区| 长汀县| 抚顺市| 东阳市| 建平县| 承德县| 容城县| 金塔县| 思茅市| 安塞县| 新乐市| 贵南县| 色达县| 曲阜市| 淄博市| 长治县| 陆良县| 望城县| 东乡| 剑川县| 宜春市| 宜兰县| 庆云县| 镇康县| 汪清县| 烟台市| 葵青区| 河源市| 弥勒县| 临沧市| 武乡县| 嘉义市| 定西市|